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非遗过大年‖讲述汉中民间木版图画的故事
   开放时间: 2022-01-31至2022-01-31
   活动地址: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江古路汉中水晶时尚酒店东南侧约100米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图片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图片
 汉中民间木版图画是在陕南文化生态环境中产生的传统美术类文化遗产。其表现形态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木版年画,各式祥瑞、天宫、神仙、门神、灶神、财神等;第二部分为春贴,集年历、节气表和预报来年气象收成形成的《春牛图》于同一版幅的印刷品;第三部分为纸马、神钱、龙票,刻印有图像和纹饰的符篆或纸币,祀神、祭奠时用来焚烧。
 汉中民间木版年画始于清代,盛于民国,直到六十年代,在汉中民间仍流行着画勇士以卫门户的古风,因此除门神(秦琼、敬德)和六舍神(灶、财、仓、槽、井、土地)外,年画内容多取古代名将和神话人物。人物造型大胆夸张,勇猛威武、体态壮硕、色彩典丽古朴、沉着凝重。
图片

图片

  苏志军是陕南传统木版图画雕版世家“苏文堂”的第五代传承人,每逢农历春节来临前夕,苏志军便用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印制年画。让我们一同跟随2011年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汉中民间木版图画”传承人苏志军,探寻木版年画的雕刻成型之路。

图片

图片

  一张张精雕细琢的木板从材料的选取开始,就极具匠心。以杜仲木、梨木、琵琶木为原材料,木匠将其镶制成尺寸合适的木板,再用画笔在生宣纸上描绘完成年画人物图案,用熬制好的桃胶将图案贴于木板上,再用食用油将其浸泡20分钟左右,其目的是浸润模板,利于行刀雕刻。最后,用平刀契掉空白,用斜刀延图案线条呈八字形凸起雕刻出人物轮廓。刻好后,用热水清洗木板,洗掉桃胶,再静置晾干。一块完整的木版就这样成型了。苏志军雕刻一块木版一般用时7-10天左右。
  在刷印套色方面,汉中的门神特点除了墨线印出轮廓外,有的线板是用颜色刷印,线粗有力,加重衣纹分量,流畅飞动,增强了门神英勇威武之感。色彩常用槐黄、苦绿、玫瑰紫、橙黄四色。四种颜料三种是以矿物、植物做原料,依古代土法炮制。所用之纸为洋县蔡伦纸,刷印之前,先用毛刷蘸取墨汁均匀将墨汁刷于木版上,将宣纸轻轻铺放于木版,再用棕刷均匀使力刷印年画。就这样,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年画人物在宣纸上熠熠生辉。
  中国民间流传着每年大年三十左右贴年画的习俗,一张年画可以贴一整年,等到年末的时候再进行更换。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用以驱凶辟邪,祈福迎祥。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木版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图片


图片

视频来源:南郑发布



图片

审核:胡   婧

校对:周   静

编辑:李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