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皇后独孤氏曾经跟随文帝杨坚六次来仁寿宫避暑,每次都半年以上。作为帝王宫闱之主,独孤氏在仁寿宫留下了涉政擅权、独霸宫闱的历史陋迹。
独孤氏,河南洛阳人,鲜卑大贵族、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十四岁许配杨坚,杨坚称帝后,即立为皇后。为后之初,独孤氏为巩固地位,尚能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当时突厥有明珠一筐,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阴寿献给皇后,皇后说:非我所需。戎狄屡犯,将士辛劳,不如用八百万分赏有功者。”百官司闻而恭贺。独孤氏外兄弟大都督崔长仁犯法当斩,文帝以皇后之故欲从轻发落,独孤氏诛曰:“国家之事岂能顾及私人情面。”长仁遂坐狱至死。独孤氏异母弟独孤陀以猫鬼巫蛊诅咒皇后,坐狱当死。独孤氏三日不食,为其请命,她说:“陀若诽政害民者,妾不敢言,今因妾,身坐狱,敢请其命。”于是减刑一等。皇后的这些德行言语,深得皇帝赞宠,上下称贤。
随着政局的稳定和皇后地位的巩固,独孤氏生性阴险毒辣、多疑易妒的一面和强烈的权利欲望日益显露出来。加之文帝要依靠她络笼鲜卑族上层势力,因而惧内,对其言听计从。独孤氏遂恃宠放犷,对外干涉朝政,生杀予夺;对内专权后宫,排除异己,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恶名。发生在仁寿宫的阴杀宫女事件即可见一斑。尉迟迥有一孙女,生得美貌,文帝在仁寿宫见之喜悦,因此得幸。独孤氏闻知怀恨在心。一日,独孤氏借文帝上朝之机,暗使心腹将其杀掉。文帝得知大怒,独自骑着马从仁寿宫中出走,大约顺着现在的栗川山道,一直走了二十余里,要回长安。高颎、杨素等追至,扣马苦谏。文帝叹息说:“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说:“陛下岂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文帝怒气稍消,驻马良久,半夜才回到宫中。按说,引起龙颜震怒,独孤氏应该有所收敛,但她却变本加利,在宫中虚空嫔妃之位,不设三妃,以防皇帝。对于高颎,独孤氏起初因其是父亲的家客,甚是亲礼,当闻听高颖说自己是一妇人,衔恨于心,屡次谗言,加以诋毁,使其失势,方才罢休。
隋文帝在仁寿宫产生废太子杨勇而立杨广的念头,与独孤有很大关系。独孤氏生性忌妒,见不得男人纳妾,诸王及朝士有妾生男者,必劝皇上加以训斥。时太子杨勇有妾云氏,深得宠爱,独孤氏极为不悦,在仁寿宫中屡屡向文帝吹“枕边风”,对太子加以谮毁。正好太子妃元氏暴薨,独孤氏趁机进谏,说是太子爱妾云氏所害,文帝听信其言,随在仁寿宫和随行大臣商议停当,颁诏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杨广,埋下了隋因暴政走向灭亡的隐患。
也许是在仁寿宫中作恶太多的缘故吧,仁寿二年(602年)八月,传说仁寿宫出现了许多异常现象,二十二日仁寿宫内天降金银花,二十三日后夜大宝殿有神光,二十四日永安宫北有种种自然音乐,震荡虚空,是夜独孤氏在仁寿宫的永安宫中,奄奄一息,延至五更咽气,九月棂枢运回京都,十月葬于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