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刺绣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素时代,《诗经》中就有旬邑刺绣的记载。陕西刺绣中古老的“纳纱绣”曾盛行于唐代,自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在劳动中由劳动人民创作产生,但普通的劳动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简单的刺绣工艺来点缀服饰鞋帽等实用品,从那时起,陕西民间的乡俗刺绣也逐渐形成独特的一类。
陕西民间的刺绣在漫长的小农经济时期,是农村妇女的必修艺能,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母女相传而延续,因而也被誉为“母亲的艺术”。它以其独有的奇异想象,充实饱满的构图,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追求,这也构成了陕西民间刺绣造型特色的基本格调。
关中盛产棉花,少产丝绸,所以刺绣的原料主要是棉布和棉线。传统的民间刺绣都是用的手工,游客到西安观光可以看到出于附近农妇之手的刺绣工艺品。关中刺绣色彩斑斓,构图匀称,光亮齐整,具有古朴浑厚的乡土气息。从刺绣的图案和造型看,带有古老的文化因素。诸如小孩用的虎头帽、虎头鞋和老虎枕,造型浑厚。裹肚儿和马甲通常绣着形态不一的青蛙,这是图腾崇拜的产物。“五毒”马甲和裹肚儿十分流行,寓意“驱邪除毒,消灾免愚”。结婚用的刺绣多为花草虫鱼组成的图案,如蝶恋花、鱼穿莲、孔雀戏牡丹,象征男欢文爱。还有象征福禄寿的吉祥图案,有鹿、鹤、桃等。
关中妇女刺绣的针法主要有“扎”和“挂”两种,底布有单色的,也有色布拼缝的。刺绣多用于裹肚儿、马甲、枕头、套袖、鞋垫、荷包、烟袋、护耳、门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