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简介
西安剪纸,历史悠久。早在汉唐时代,妇女就会用金银波或彩锦剪成方胜或花鸟贴在鬓角、贴于屏风漆器、铜镜背面为饰的风尚。剪纸在民间还用来评价新媳妇的手艺。民谣说“一看窗花二看帘三看媳妇蛮不蛮”。至今,西安剪纸仍盛传不衰,魅力不减,并以其内容多样,手法奇特,别具一格的乡土美等特色而饮誉于世。 2009年9月,以陕西剪纸为申报主体的中国剪纸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反映了陕西剪纸在中国剪纸大范畴里的鲜明地域特色、独特生活价值、多维度审美形式,以及其凝聚和传承着的陕西厚重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 剪纸分为阴阳剪,阴剪是线线相切,阳剪是线线相连,都是通过线条的长短曲直,将画面恰如其分地映衬在每一幅剪纸作品当中。绣样剪纸是先在白纸上画出纹样,再剪出纹样贴于布上,用于刺绣。虽说绣样的终极效果将表现为刺绣,但就其本身的艺术属性而言,它又是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绣花底样是妇女将剪纸转换成刺绣的一种手段,刺绣的范围有多广,剪纸的范围就有多广,由此绣样剪纸应运而生。它既是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