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夏,红33军一部在五马乡(农安及附近村落)创立五马乡农会和红军游击队,揭开紫阳县土地革命的序幕,开展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紫阳人民勇跃参军参战,约400余名青年农民参加红军和游击队。他们转战巴山秦岭,许多人献出宝贵生命,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
红军转战紫阳期间,紫阳人民主动腾出房屋,提供用具、茶水,待如亲人,为红军义务作向导多达60人以上。1934年2月,紫阳县农民任必亭在去四川背盐途中,将迷路在山沟的徐向前等人安全护送到设在大竹河的万源保卫战指挥部,回乡后他牢记徐总嘱咐,发动群众,支持革命。经过长达半年的秘密串连和宣传,相继建立小河口、回龙湾、尚家坝3个村农民协会。
紫阳县五马农乡会纪念馆电话:13992523958
五马乡农会成立后,在红军的支持下,开展"五抗"( 即抗粮、抗捐、抗税、抗丁、抗夫)斗争,惩治吴迪堂等4户恶霸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的浪潮在紫阳兴起。
为保卫红色政权,紫阳人民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万源保卫战期间,为红军打草鞋、做布鞋1000多双,运送粮食5000多斤、洋芋数万斤。
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急需一批武器,用于武装民众,巩固和扩大川陕根据地。紫阳农民冉铁匠夫妇到通江县为红军打造武器,他雇请帮手,日夜生产,仅用2个多月时间,为红军打制土枪、马刀、梭镖4000余件,被当地苏维埃政府表彰为“支前模范”,冉铁匠当选村苏维埃主席,妻子当选为妇女委员。
2019年,包联农安村的政协紫阳县十二届委员会组织人力挖掘整理文物史料,多方奔走筹措资金,投资 万元开发建设“五马乡农会旧址纪念馆”,聘请专业设计施工团队福建高地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塑长15米、高3.8米的巨型浮雕,展示紫阳人民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紫阳苏区的历史画卷和丰功伟绩,成功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开发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