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太白林业局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
近年来,在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之下,太白林业局中蜂养殖数量大幅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产品获得多项荣誉和消费者的认可。为了延长产业链,打造产品品牌,响应宝鸡市建立“中华蜜都”的号召,融入太白县“大旅游”的发展战略,长期有效的服务于广大职工和贫困户,我局在太白县发改委立项,经省森管局审批,建成我局及太白县对接旅游产业,展示中蜂文化的示范性产业生态园区。
太白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
太白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占地面积8.3亩,是在我局原终南林场基础上改造扩建的。
产业园区
园区内建有日加工量5吨的数字化调控蜂蜜灌装生产线一条,以弘扬蜜蜂精神,彰显新时代思想为主题的 “秦岭国有林区生态文化科普馆”一座,以及室外改造及绿化工程,总投资788.54万元。
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的建设将对于提高蜂蜜品质,扩大品牌影响,助力脱贫攻坚,推动太白县中蜂产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秦岭国有林区生态文化科普馆
秦岭国有林区生态文化科普馆是以秦岭国有林区生态文化、中蜂文化为主题的展览馆。该馆总布展面积420平方米,通过图片、雕塑、场景、文字、多媒体电子互动设备等方式,依靠大秦岭背景,结合林业人的奋斗历程展示,凸显中蜂文化,诠释企业精神、林业精神、新时代中国精神。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管护面积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8.15%,拥有茫茫林区,因此这满墙的绿色森系就代表了我们太白林区生态绿色的主形象。
一、探秘秦岭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跨甘、陕,向东进入河南,长约1600多千米,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秦岭和渭水哺育了华夏文明。而今,秦岭作为绿色水库,又承载着“南水北调”的使命,关乎着国家战略,更牵系着中国的未来。秦岭主峰太白山直线距离太白县城43.6公里,第二高峰鳌山直线距离太白县城16.6公里,太白林业局管辖区域正处于秦岭的中心及核心地带。
秦岭号称生物基因库,栖息着众多国家珍稀植物,种子植物197科,3446种,被子植物188科,3401种。独叶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秦岭冷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漆树,我国最古老的经济树种之一。椴树,我国重点保护植物,是秦岭中华蜂蜜的主要蜜源树种。
秦岭也是动物的天堂。据统计,在秦岭林区,仅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80种,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则被称为秦岭四宝。
在展馆内,我们采用增强现实技术,做成AR森庭画镜,将秦岭四宝和游览观众亲密的融合在一起。
站在指定区域,通过摄像头采集就可以成像在前方的画面中,与画中预设的动物影像形成亲密互动。
二、格子里的小精灵
秦岭适宜的土壤养育出一些特有的动物,比如中华蜜蜂。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蜜蜂有9大类,分布在世界各处。我们中华蜜蜂属于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意大利蜂属于西方蜜蜂的一个亚种,俗称洋蜂。这两大类蜜蜂是全世界分布最广、数量最庞大的种群。
这个模型就是我国特有的蜂种,中华蜜蜂,体躯较小,全身披黄褐色绒毛,是中国的当家蜂种。
“蜂王保卫战”游戏,通过体感互动,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
古代养殖中蜂,并非是直接饲养,而是模拟中蜂生活环境,利用树干制作圆形蜂巢,诱引抓捕野生蜂,再带回家养。几千年过去了,如今,太白林业养殖,以中蜂保护为主,将中蜂种群置于半野生境地,进行野生变家养、家养变野生的不断循环,保留其原生性。太白林业局经过多年养殖积累,创新三级管理:即“局+林场+基地”管理模式,同时,统一养殖技术、统一蜂蜜质量标准、统一养殖工具。为了保护土蜂,太白林业局还特别出台了太白绿色养殖六禁,规范太白中蜂养殖,保证蜂蜜质量。
三、寻蜜之源 追蜂之史
我国是中华蜜蜂的发源地。人类最早采集野生蜂蜂蜜,后来家养蜜蜂。相传在远古时期,渭水南岸天台山炎帝之母女登,是“中华养蜂第一人”。当时,女登在渭水北岸养蜂,炎帝在南岸垦田,后来炎帝夜里打火把寻母为其祝寿,凤翔槐塬排灯会及山社火等庙会也是由此而来。据文献记载,中国养蜂约有两千余年历史,我国古代养蜂发展缓慢,养蜂业几经兴衰,才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中国养蜂业。第一位养蜂专家是东汉时期的姜岐。此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明清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养殖技术。在这期间,也有大量的史籍记载了蜜蜂和养蜂。如《诗经》、《山海经》、《淮南子》,再如清初的《农政全书》等等。
四、森林驿站 中蜂守护人
太白林业局1963年建局,以木材采伐、加工运输、销售林副产品为主要发展,后来天保工程启动,业务发生巨大变化,由木材采伐向资源管护转变,直至现在一步步探索,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新型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
五、蜂花之恋
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只能再存活4年。
六、大自然的馈赠
蜜蜂为了采集4克蜂蜜,不辞劳苦,把1克留给自己,3克送给人类。从古至今,人类将蜂蜜当做一味不可替代的药材,利用蜂蜜调剂中药,又用蜂蜜颐养身体。随着科技与医学的发展,蜂蜜的营养价值和作用不断被挖掘,不断刷新着人类对蜂蜜认知。
中华蜂蜜的优势
1、养殖环境不同
2、抗病能力不同
3、口感不同
4、营养价值不同
市场上蜂蜜有真有假,有好有坏,我们每个人买蜂蜜都希望买到真的蜂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望”“闻”“尝”“烧”“溶”五种方法来鉴别蜂蜜的真假。
七、蜂情蜜意
人类享受着蜜蜂带来甜蜜成果的同时,也由衷的感谢蜜蜂,赞美蜜蜂,传达蜂情蜜意。千百年来,有关蜜蜂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璨若珠玑,它们都证明了人类对蜜蜂喜爱和礼赞。
八、勤如蜂 爱如蜜
“小蜜蜂”和他的丰功伟绩,介绍的是我局省级劳模方永芳同志——二郎坝林场鳌山管护站站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践行蜜蜂精神,勤劳奉献。 2017年,被授予省级劳模光荣称号。
为了弘扬蜜蜂精神,提高党性修养,学习勤劳、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作风,太白林业局党委精心安排,组织系列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习。
通过幻影成像技术,我们将林业职工自己创作的散文诗《致父亲》改编成舞台剧。剧情描述了太白局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从自己早期的木材采伐到现的在子承父业,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绿色产业的故事......
在蜜蜂精神的引领下,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党员和优秀工作者,他们忠诚勤勉,以责任履行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九、小蜜蜂 大产业
几十年来,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绿色,在人民群众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绿色,已成为人们对生活的更高追求。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林业人永久的
奋斗目标和神圣使命
我们愿意再接再厉
护好林站好岗守好蜂
弘扬蜜蜂精神 酿造甜蜜生活
保护青山绿水 共建美丽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