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清涧县博物馆
场馆详情

   清涧县博物馆

  清涧,古称宽州,先秦时被称为“全秦要户”,是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唐贞观年间筑宽州城,北宋康定元年,守将种世衡为抗击西夏侵略,在宽州城旧址上筑城,仁宗皇帝赐名青涧(青石的青),金大定二十二年升城为县,明洪武四年改为“青”为“清”,“ 清涧”之名沿用至今。

   清涧县博物馆馆舍位于清涧县文广中心8楼,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4175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83件。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原始居民生活。根据文物普查的结果,清涧县境内这一时期的遗址多达198处,我们从遗址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在遥远的古代,清涧曾经存在过一个繁荣的氏族公社。

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之后,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这个时期,中国大地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数量众多的方国,简称为“方”。 据史料记载,鬼方是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部落,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天陕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清涧县就处于这个广大的区域之中。

   秦汉时期,北方匈奴是汉民族的主要边患,而清涧也成为中原王朝戍边的重要军事重镇。驻守边关的军队经年累月生活在这里,老死在边塞的将士们一代代叠压在黄土地下,形成了规模成群的汉代墓葬,因此清涧汉代文物数量惊人。     魏晋至宋朝,清涧是中原汉民族与边疆匈奴、鲜卑、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拉锯战地区,战事不断,频易其主,这个时期出土文物的品类和数量都不像以前那么引人注目。

自元朝开始,历经明清变迁,虽有改朝换代之争,但时间都较短,偶有离乱,对陕北的波及也较小。从大的环境来看,这一时期陕北相对处于社会稳定时期,文物也都呈现出生活化的特点。

文物是历史的镜子,从古朴又精致的磨制石斧,到商周时期厚重的青铜器,从数量众多的汉代陶器,到清代各色生活用品,记录了清涧数千年的发展变迁史。


   开放时间:08:00—16:00
   场馆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清涧县医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