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文化馆 位于县城中心街文化广场北侧艺术中心大楼。该馆成立于1939年,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始称延川县民众教育馆,1955年改为延川县文化馆,1993年县文物办并入后称作文化文物馆,直到2014年改革后又恢复为延川县文化馆。文化馆隶属于县文化和旅游局,正科级事业单位建制。目前属于国家三级文化馆,干部15人。文化馆馆舍面积约1840㎡,内设书画室、阅览室、座谈室、民间艺术展室、培训室、多功能排练厅以及数字公共文化录播室等。多年来,县文化馆主要负责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文艺作品的创作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是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多年来,县文化馆秉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办馆理念,大力开展群文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全民艺术普及,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延川县文化馆开创的“道情唱红延川城”群众演唱活动,已连续举办了十余届,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深受社会各界肯定与好评。延川曾被国家文旅部和陕西省文旅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更是闻名中外的“剪纸之乡”,布堆花艺术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年来,县文化馆深入挖掘整理民间艺术瑰宝,成立了延川县民间艺术展室。展室位于文化馆五楼,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共展出剪纸、布堆花、刺绣、版画、手工艺品等200余幅件。其中剪纸近60幅,布堆花50多幅,手工艺品60多件。剪纸作品形式多样,集中展示了延川剪纸的主要风格和艺术特色,作品既有陕北传统的蛇盘兔、抓髻娃娃、吉祥图案、团花等,也有现代风格的人物肖像、陕北生活劳动场景。 布堆花又称“补丁艺术”,是以前延川妇女在日常生活中缀补衣物时逐渐发明的一项手工艺术,它集裁剪、刺绣、印染等工艺,构思巧妙,美观大方。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延川民间艺术,延川县文化馆积极与民间手工艺合作社合作,为其搭建展示平台,免费提供场地、水、电等设施。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延川华彩手工艺合作社在文化馆内的工作场景。合作社的社员平时在此制作各类手工艺品,他们都来自延川农村,热爱手工艺制作。这里给他们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和机会,同时,合作社的社员为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也紧随时代,进行网上直播销售。随着时代发展,数字文化也逐渐进入大众生活。为进一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近年来,延川县文化馆立足本职,大力发展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建成数字文化慕课录播室和数字文化才艺展示平台。组织本馆业务干部及社会上的文艺名师录制文化慕课和才艺展示视频资料,在省级以上公共文化云平台展示,面向群众普及艺术,宣传地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