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圣地风采——当代画家延安写生作品展》采风写生活动圆满收官
   开放时间: 2023-07-31至2023-08-04
   活动地址: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活动介绍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精心策划主办的陕西省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圣地风采——当代画家延安写生作品展》写生活动自7月31日正式启动,采风写生团一行画家走过了宜川、延川、甘泉,用画笔记录人文,表现圣地风采。8月4日在甘泉县象鼻子湾“雪地讲话”旧址举行座谈会后,此次采风写生活动圆满收官。





写生团在甘泉象鼻子湾座谈


此次采风写生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带队,陕西国画院原副院长杨光利,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惠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陕西国画院业务办主任苗壮,陕西当代画院副院长李凯,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黄菲,西北大学附中正高级教师殷梅青,陕西省宜川县博物馆馆员张江源,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穆亚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郝伊12位艺术家及美术博物馆工作人员田薇、降金晶、李朝晖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各地文化和旅游局、文联、美协、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部门为此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








写生团一行




















在为期5天的采风写生活动中,写生团一行先后前往宜川、延川、甘泉,艺术家们观摩了宜川食用菌研发生产基地、新源天然气井,参观了秋林抗战纪念地、黄河壶口瀑布、雪地讲话旧址,深入壶口镇月寸村、寿峰寺、交里乡孟长镇村、刘家沟村、甄家湾古村、象鼻子湾村,亲身感受陕北的红色革命精神、自然风光和乡村振兴成果,切实感受到了农村脱贫、振兴前后巨大的生活变迁。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陕北古朴厚重的山水地貌、淳朴的民风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脱贫故事,打动着每一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家,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虽处于酷暑盛夏,但艺术家们创作的心更“热”,他们满怀激情,穿梭于这片黄土地的山川沟壑之间,通过手中的画笔,用心、用情描绘着陕北的自然风光,记录了新时代陕北农村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伟大成果,用一幅幅有温度、有情感的写生作品表达了心中的延安情。

8月4日,在甘泉县象鼻子湾村的大礼堂中,写生团一行举行了座谈会,在交流学习中深化对笔墨表达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主持座谈会并介绍了此次写生活动的意义:2022年至2023年初,在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在延安及西安举办了两场展览,受到全国艺术界以及广大观众的良好反响。今年我馆继续策划的陕西省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圣地风采——当代画家延安写生作品展》组织画家深入延安,希望通过实地采风写生,创作出一批反映新时代延安精神风貌和风土人情的优秀美术作品,使展览作品的表现样貌更加充实丰富,具有多样性。


王潇 宜川月寸村


王潇 延川刘家沟


王潇 延川甄家湾写生








陕西国画院原副院长杨光利:我这几天一直在画农村的土窑、革命旧址、新农村的建设等具有陕北地域符号的景色。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从什么角度用写生来体现延安新时代的新面貌?我认为我们需要下功夫去探索,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寻找,绘画作品不能抛离主题,要体现地域的独特性。


杨光利 宜川交里乡写生


杨光利 刘家沟大队


杨光利 甄家湾古村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屈健:这次写生首先来到黄河,黄河是延安革命题材的重要内容,在近现代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接着我们走进农村,看到陕北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90年来过延安,山光秃秃,车一过都是黄土,现在山青了,水也绿了,说明农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成果,是我们感受到的变化,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目的。希望后续行程中,大家继续扎根生活,发现美,创作艺术佳作。


屈健 一池碧水映小村


屈健 老屋








西安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杨惠珺:这次写生很有意义,我感受到了对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在这种传承中,我们也在绘画的表现性上思考,如何探索新时代的绘画语言。我觉得我们做到了在传承优秀文化的时候不泥古,在创新上不离谱,是在传统的绘画框架下,重新进行新的探索,这是我们写生的宗旨。


杨惠珺 甄家湾古村落印象


杨惠珺 甘泉象鼻子湾村印象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本次采风写生活动带着“圣地风采”的主题,主要体现地域性和唯一性。新时代新延安体现在宜居、宜业、宜游,可留恋、可回味,这是我对延安的感受,也是新时代延安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作为画家,用画笔表现新延安、新面貌、新变化,把圣地延安的美好现实生活和发展通过画卷传递给更多观众,让更多人看到延安的变化,关注延安、宣传延安、建设延安,使延安越来越美好。


马卫民 黄河岸边


马卫民 黄土情深








陕西国画院业务办主任苗壮:这次再来延安,我切实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具体变化。作为当代画家,就要深入生活,融入时代,反映身边的现实变化。此次“圣地风采”写生我们看到了古代文明、革命文化以及新时代的变化,从自然环境到风土人情,我都有很深的感触。希望采风和后续的展览顺利成功。








陕西当代画院副院长李凯:感谢陕美博组织这次写生活动,山水画家容易产生地域情怀,陕北过去给我的印象是黄土、窑洞、黄河,这次深入延安认识有所改变。作为画家来说,通过画画表现农村的幸福感、精神面貌,表现陕北的新田园风光,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李凯 宜川县月寸村


李凯 甘泉象鼻子湾村








陕西国画院专职画家黄菲:这次写生从延安红色革命精神到寿峰寺壁画对传统的保护,再到新农村的建设,这一路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年轻艺术家,如何传承这种革命精神,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用青年人的认识表达我们心中的延安精神,是我要去思考的。我总结此次写生为忆苦思甜,忆革命的不容易,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这是我在作品中想要表达和抒发的情感。


黄菲 刘家湾新貌


黄菲 阳光·栏杆·壶口








甘泉政协副主席刘虎林:此行写生甘泉县选址在象鼻子湾,一方面毛主席在这里进行了长征总结会,我们可以接受革命教育;另一方面从地貌和人文来看,这里也非常适合采风写生。甘泉县从原先的贫困落后发展到现在的山青水秀,我们当地也在全力以赴地做写生基地建设、人才培养,为全国艺术家搭建平台,希望艺术家们深入生活,从艺术角度表现这里的长征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革命理想信念。








陕西省宜川县博物馆馆员张江源:我是生长在这里的,从小时候的土塬到现在的发展,沟壑少了,山变绿了,从原来的土窑洞到现在的新农村,我亲身感受到这里发生非常大的变化。这次安排的采风行程,大家不辞劳苦全天奔波写生,这种精神和延安精神是契合的,是在身边就能感受到的革命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


张江源 月寸村的树


张江源 壶口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穆亚威:感谢每一站支持我们活动的当地领导和画家。这个展览将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延安的红色革命文化,二是风土人情,三是新时期延安风貌。我们组织大家来这里采风,看到了很多风景、红色文化,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历史传承,每种感觉都在我们心里凝聚、生花,产生很多想法,希望大家用各自的艺术语言,通过不同的表现方法去展现新时代延安。

穆亚威 黄河壶口瀑布


穆亚威 牛心集的池塘


穆亚威 延川刘家沟村








延安市美协副秘书长、甘泉美协主席马明:很高兴大家这次来甘泉写生,为我们家乡增光添彩,也给了我们当地画家很好的学习机会。这次时间太短,希望大家以后常来甘泉。








甘泉美协副主席岳文华:欢迎写生团一行来到甘泉,甘泉写生的地方很多,这几年我们致力于发掘甘泉的文化地,写生地,希望各位画家以后多多宣传甘泉象鼻子湾,多来这里写生。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员降金晶:去年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我的延安”采风写生,这次再来延安,深入宜川、延川、甘泉,我感觉和这片土地的关系更亲密了。不仅体会到陕北人民的淳朴、善良、热情,也看到当地对文化建设、乡村振兴的重视,很多废弃的土窑洞修护建设成旅游和写生的基地,在艺术家的笔下重新焕发生机。此次写生有幸和各位老师学习,收获颇丰,他们对艺术的热情和执着也感染、激励着我。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郝伊:作为组织方,这次采风写生我们带着新的策划理念,侧重体现延安新农村的面貌,希望各位老师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一名年轻画家,难得和各位老师一同写生,我学习到很多,也感受到大家对艺术的不同观念,对我的艺术创作有新的感悟,是一件幸福的事。


郝伊 壶口观景


郝伊 月寸村树下












殷梅青 古村









殷梅青 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朝晖 土塬日照









李朝晖 半凿山腰有人家





下一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预计9月份推出《圣地风采——当代画家延安写生作品展》并进行巡展,力争推出一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反映延安风采的优秀美术作品,以飨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