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2025-01-05至2025-01-05
活动地址:陕西省图书馆
收费信息:免费新年伊始,在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一场名为“巳蛇迎春,书悦非遗 ——陕图存真·和美非遗新年展”的文化盛宴拉开帷幕,如同冬日里的阳光一般,温暖而明亮。
这里,陕图高新馆区化身“非遗文化会客厅”,为非遗传承者和爱好者带来了一场欢乐的聚会。在展览开幕式上,读者不仅聆听非遗故事,还亲身体验承载着历史温度的非遗手工技艺,也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工匠精神与多元的生活美学。

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范光锋,陕西省旅游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会会长华洁,陕西省民俗学会会长杨钊、陕西省民间艺术促进会会长陈宝凤,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会长袁博,陕西民俗学会非遗专委会主任左其诚,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帆等几十名非遗文化工作者、多位专家学者和出版社的代表共同出席了开幕式。本次活动由陕西省非遗宣传大使,西安市文化旅游推广大使,西安市碑林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段玥主持。
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范光锋发表致辞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为了让广大读者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蓬勃的生命力,陕西省图书馆结合春节申遗成功的契机,以春节文化为纽带,精心策划举办本次展览。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杨帆在致辞中诚挚感谢各位非遗专家老师和传承人对本次展览的支持和关注。作为非遗传承人,他强调既要坚守传承的本质,又要紧跟时代步伐,融合共生,壮大传承圈,推动非遗文化创新性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孙清潮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关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重要性。他认为,陕西省图书馆高新馆区举办的“陕图存真”系列活动是将非遗项目引入公共文化场所、让非遗走进公众生活的生动举措,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构建了必要的文化生态。

活动中,非遗人捐赠作品仪式将文化传承的美好情感推向了高潮。怀着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非遗传承人将用心打磨的作品捐赠给陕西省图书馆,由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范光锋向非遗人颁发收藏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图书馆收藏,也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开幕式上的对谈环节成为了智慧与情感的交汇点。图书馆特别邀请了在非遗领域有着卓越贡献和独特经历的专家学者:汪天稳、苗春生、杨帆、陈耀武、王春莉及谭崇礼。他们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大家共同探讨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核心议题,分享各自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通过对谈,读者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感受到非遗传承人的热情及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结束对谈之后,大家走进展区参观,浓浓的年味弥漫开来。彩色的秦腔脸谱、唐三彩、木板年画;精细的剪纸、皮影;刺绣布艺尽显传统风味;惟妙惟肖的泥叫叫、关中浮雕彩塑;古法斫琴、板胡、二胡……展览如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展品丰富多样,涵盖了陕西地区众多的非遗项目。每一件展品都是非遗传承人心血的结晶,每一处细节都讲述着非遗的精彩故事。图书馆还专门设置非遗文献展区,展出众多珍贵的非遗文献资料,供大家学习研究。读者们被展览深深吸引,非遗老师们还在现场为读者们讲解每件作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参观者不仅能够欣赏非遗作品的“形似”与“神韵”,更能透过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感知非遗人的巧思与情怀。

为了让非遗文化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展览特别设立了非遗体验区。在这里,四位非遗老师亲自带领大家体验了年味剪纸、木版年画拓印、秦腔脸谱绘制、布艺制作等传统技艺。一折一剪、一拓一印、一笔一画、一针一线,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非遗作品,不仅学习到了非遗技艺,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读者们被这古老艺术的魅力所吸引,纷纷赞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是有魅力的,我们是一定要好好爱护”。

随着“巳蛇迎春,书悦非遗——陕图存真·和美非遗新年展”的圆满开启,我们不仅见证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更看到其在新时代的新生。既带给读者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让读者体会到现代图书馆功能不仅仅是读书。这场展览不仅是对新春的庆祝,更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一次有力推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共同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继续闪耀文化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