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兰台青缃 古韵永传——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展”持续开放
   开放时间: 2025-04-23至2025-04-23
   活动地址:陕西省图书馆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2025年4月23日,由陕西省图书馆精心策划的“兰台青缃 古韵永传——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展”在高新馆区二楼正式开展。

1.jpg.jpg

陕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了周秦汉唐的辉煌文脉,留下了逾百万册的珍贵古籍。这些曾历经战火、虫蛀、水患摧残的古籍,是如何重获新生的呢?答案就在本次的展览中。

2.jpg.jpg

3.jpg.jpg

此次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纸墨春秋”“守护之道”和“传承印记”。

第一单元

纸墨春秋

“纸墨春秋”单元介绍了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纸张的发展脉络以及造纸术的相关记载等。从最早的卷轴装,到龙鳞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再到最常见的线装,每一种形式都蕴含着古人的匠心。从竹简、甲骨,到敦煌卷子,再到线装书,文字的载体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

4.jpg.jpg

纸墨春秋

古籍纸张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了造纸术的发展与改进。《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造纸过程,从砍竹、浸泡、煮浆,到抄纸、烘干,每一步都充满了智慧。展柜里陈放着墨锭、各类印章、碑刻、木刻雕版等,这些都是古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宝贵工具。

5.jpg.jpg

纸墨春秋展品(1)

6.jpg.jpg

纸墨春秋展品(2)

第二单元

守护之道

第二单元介绍古籍的“守护之道”。古籍修复师们始终遵循着“整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的修复原则,用溜口法、挖补法、托裱法等各种技法,让破损的古籍重获新生。

这里不仅展示着古籍修复所需要的各类工具和丝线,还呈现了古籍的各种破损类型,以及修复前后对比图,比如虫蛀、板结、脆化等。

7.jpg.jpg

守护之道

展柜里陈放着古籍修复档案、从古籍上拆下的丝线、纸屑等实物。修复古籍用的材料也非常讲究,比如浆糊是用小麦淀粉特制的,既粘稠又不易发霉。

8.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1)

9.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2)

修复古籍用的纸张和丝织品多种多样,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以确保它们与古籍的原貌相协调。这里的五面墙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读者可以近距离观察。

10.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3)

11.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4)

第三单元

传承印记

“传承印记”单元,不仅展示了国家对古籍保护的重视,也展现了陕西省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的发展简史。 

12.jpg.jpg

传承印记

本单元还介绍了陕西省图书馆的一些重要修复项目。比如“镇馆之宝”《古今图书集成》的修复保护项目,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重点扶持项目,累计已完成7万余叶古籍的修复;《碛砂藏》是现存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宋元版佛教藏经,该项目预计在一年内完成对其中两部经书的保护修复。    

13.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1)

14.jpg.jpg

守护之道展品(2)

此外,陕西省图书馆还重视人才培养,与多所高校合作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和传习站,还承办了各类古籍保护修复培训活动。展柜里陈列着古籍修复组成员出师作品。

15.jpg.jpg

传承印记(2)

16.jpg.jpg

出师作品

近年来,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受到各大媒体的关注和采访,提升了社会影响力。面对读者,开展了雕版印刷体验、古籍知识分享等宣传活动;强化跨界合作,推动传统文献保护与现代传播融合;推进古籍活化,开发文创、拍摄短视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陕西省图书馆荣获多项古籍保护相关的荣誉。

17.jpg.jpg

 传承印记(3)

本次“兰台青缃 古韵永传——陕西省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展”面向公众持续免费开放。诚邀各位读者走进展厅,近距离感受古籍修复的魅力和古籍保护的重要性,更加珍惜我们传承至今的古籍资源,一起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