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秦巴艺苑】何在林散文作品展
   开放时间: 2025-09-12至2025-09-12
   活动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天池路农业大厦4层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汉水畔,烟火中,旬阳故事悄然生长。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回响;这里未必有惊世巨著,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乡土印记。

旬阳市文化馆推出“秦巴艺苑”栏目,为您打开一扇窗,聆听来自旬阳文艺创作者笔尖的心跳。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于田间地头、街巷市井、寻常人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旬阳的风物人情,抵达作家内心的故乡。

今天我们推出旬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何在林的散文作品。





畅游阳山景区 醉享文化盛宴


何在林


构元是羊山的大门,羊山是构元的后院。构元新镇后发崛起,具有无穷的魅力,敞开大门迎宾朋。羊山景区内山势奇特,怪石嶙峋,涧深水长,有自成一体的八里川、惊险刺激的清明河、神秘怪异的羊山坪、气势宏伟的蛮王寨、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山等彰显出了一幅浑然天成、天然雕塑的美丽画卷。羊山是一座文化大山。古有观星台、子房洞、花房子、三宝塔, 如今有度假山庄、农家乐。现代“村官”王定基治村方略、治家格言、训子箴言,文化积淀深厚。近年来,构元镇充分利用羊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做强做优羊山旅游产业。“美丽羊山 魅力构元”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魏晋时筑“观星台” 张良种植葱韭蒜


羊山坪上无任何杂物,整个大坪铺盖着一层绿茸茸的小草,如一块巨大的绿地毯。大坪中有一洞,当地人称之为“天眼”。“天眼”方圆不过数十米,却深不见底,掷石子下去,约四五分钟后方能听到叮当声。侧耳细听,洞中有流水声。坪中还有天台,当地人叫“观星台”,又叫“上皇台”。台高六十余米,周长约百余米。台周长满了树木,遮天蔽日,笼盖着天台。台顶有清泉。相传此台是魏晋时方士所筑,用以炼丹。坪东有九个天池。当地人根据传说将这九眼天泉归为三类。一曰梅花泉;二曰七女泉;三曰月亮泉。此处是高寒地带,然天泉却终年无冰,是旬阳县仅有的高山温池。坪西更是奇怪,有百余亩植物,当地人称之为“天葱”“天韭”“天蒜”。植物虽各不相同,却不杂生,分门别类,各自成块。此物传说为汉张良僻谷南羊山时亲手所种。其香味悠远,闻之沁人心脾。


子房仙洞容留侯 始有道文化积淀



子房仙洞。《 旬阳县志》记载“子房观,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有洞壑极幽邃,遇旱祷雨辄应”。按《史记》:留侯避谷,不言其入山。然子房曾游商山访四皓,或末年脱骨于此欤?郭焱昌诗云:

黄石赤松托迹深,子房始终为韩心。

成功遂作白云隐,出世谁从绿野寻?

岂监黥彭方避谷,须知风雨自堪吟。

洞中欲问烟霞事,林外声声送晚禽。

《留侯祠碑》一通,立于清同治六年。“——有南阳山势独高覆压三十余里□/□□上有祠□出奉□留侯张子房夫子房何之/□于南阳山哉其因先祖相韩为秦灭子房为韩复仇辅汉高祖灭秦可谓孝矣忠矣宜乎长享富贵/□□乃托赤松子游辟谷于祠之左岩洞中不数/年羽化尝以生之英显为死之灵福庇群生人之不/能忘者遂立祠于此”。故此,现改名“羊山” 为“阳山”,为打造太极城文化用。


羊山佛教三宝塔 故址原为寺“红安”


羊山群峰起伏,尖兀争奇,壑谷纵横。雾绕溪流,山谷幽深,松林迭翠,处处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是明眼人眼中的风水宝地。隋唐时就有庙宇建筑。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人是中国历史上声名显赫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祖籍红安,他最初出家得法,潜心习观的地方就在天台山以北不远的净居寺。之后,智者大师又入浙江天台山苦行修炼,他集北方的禅学和南方的义学于一体,创立了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曾选址建起了羊山“红安天台寺”,简称“红安寺”。 红安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寺院。据传红安寺的佛是至纯至善的化身,欲成佛道,先修人道,欲成人道,先修六德。“忠、孝、礼、仪、廉、耻”。深山寺院庄严的殿阁建筑和精心设计的园林,层叠的山峦、高大的古树和掩映其中的寺院园林建筑为您构建难得一见的深山梵刹的景致。明代红安寺遗址建立了“石宝塔”“西宝塔”“东宝塔”。据说三塔都有地下室,三塔间有地窨子相通。

据《旬阳县志》记载:东宝塔“建于明代正德(1506-1502)年间(武宗-朱厚照皇帝),为古红安寺遗迹之一”。东宝塔“为砖砌实心,六面五级,通体为仿木结构,每级各面均有檐头、角脊、斗拱和门窗装饰。塔高11.02米。” 

据《东庵、东宝塔的景物传说》一文叙述:在塔顶下的第二层按方向修有四个门洞。每个门洞里墙壁上刻有一首小诗:

东门诗  石猪槽,土瓦罐,中间有条金扁担。

          谁人想得到,去问臭老汉。

南门诗  石门对石鼓,银子二万五,

          谁人能识破,买起兴安府。

西门诗  太阳一出照塔影,半夜子时月照辰。

          山回路转终有时,三山九岭一缸银。

北门诗  宝塔有座贾家坟,一缸金子一坛银。

如今,宝塔周围青松挺立,野花遍地。青松隐古塔,古塔映青松。

富有“高山 青松 古寺” 的韵味。


古建豪宅花房子 主人号称“程三万”


花房子位于羊山村梨园沟垴。据考,花房子是程正礼(三万)建造于道光年间。据《程氏来组建房史记录碑》载:一位湖北武昌府江夏县青山嘴商人程世安,肩挑日用杂货,走州过县行商。于大清道光年间来到羊山梨园沟……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运用湖广的建筑风格,在此建造了这座华堂。人们称为“花房子”。 第一院花房建起, 一翻箱子,银子还有三万两,又建第二院(现存),因此被叫作“程三万”。次子程正礼勤劳聪慧,人称“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继承了全部家业。花房庄基后“天鹅抱蛋”“向山朝案”有一对金银山,金银山之间有一条沟,沟里有一个山洞,称为藏金洞。“禄库横案”近在咫尺。风水学说“伸手摸到案,富贵在眼前”。

昔日的花房子,现今虽然破败,但从建材石雕看其文化底蕴深厚。在大门的门樦顶部吞口石上雕有一人头戴官帽,右手执一条幅,又雕一蝙蝠飞翔在上方,戴有官帽的表示“天宫”“蝙蝠”的“蝠”与“福”谐音,表示天降吉祥,“赐福”人间。

在花房子院内一块大板石上雕有三个花瓶,正中间图案为戟、瓶、笙插一瓶中。“‘瓶’与‘平’谐音;戟,古代兵器。‘戟’与‘级’谐音,三支‘戟’喻三级。‘笙’与‘升’同音,瓶与平同音,‘平升’,‘平升三级’常为祝颂加官晋爵之贺词。”左边一花瓶由牡丹、枝、叶组成。牡丹花寓富贵,此图喻大富大贵,享之不尽之意也。右边一瓶梅花、干枝组成。梅梢与眉梢同音,而取“喜上眉梢”之意。至今在大门的门墩上写道:一边是福禄寿喜;一边是松鹤延年。正门顶上“层峦耸翠”的行书牌匾上,可联想到房屋主人的文化深邃。此语出自《滕王阁序》里“层台耸翠,上出云霄”之句。意思是说:“在这穷山僻壤之中程姓华堂,高耸入云。”

花房子石作大门上还能清楚地看到两副吞口楹联:

(左)龙游海水千层浪,凤舞云山万里霞。

(右)诗书广积虞人腹,珠玉深藏富贵家。

在正房东侧门上的吞口楹联:

(左)朝出唤农耕于野,(右)晚来教子步青云。

程家花房子深邃的文化内涵,彰显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与法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羊山“村官”王定基  治家治村有《箴言》


新世纪羊山乡已并入构元镇,原来的羊山乡已变为羊山村。现任羊山村主任的王定基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羊山汉子。王先生做人有《箴言》,治家有《格言》,教子有《家训》,治村有良策,讨论《一号文件》有高见,感动了“寻根作家”“茅盾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

作为村主任,他“一年四季事万般,大事小事一包揽;一把钥匙千把锁, 缺文少武玩不转。方法措施要讲究,冷凉屁股挡热脸。眼光放远心放宽,做官内心永无官。”

 他作为儿子的父亲,因公事不能参加儿子的十八岁“成人礼”,只好在夜间发送《写给儿子十八岁生日的一封信》。告诉“儿子,十八岁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法律上界定你为成年人了。从此,你便永远告别未成年时代,将成为一位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你从此以后更要以一种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要求自己,从态度到行为、从学识到常识、从习惯到修养、从品行到人格、从为人到处事、从学习到情感、无一不对自己、对同学、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竭诚负责任。成长是苦乐共享的,成长既是美丽的同时还要接受血与火的洗礼,走过走好成长中的每一段旅程是每一位生命个体的责任也是义务,而你现阶段的责任与义务仍然是做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考进一所好大学,以便进入一个更高更宽的平台去锤炼自己,丰富自己,强大自己,寻找属于你的理想与人生!”

王定基美文:“而我,一介草民耕夫自不必顾虑谀贬得失,剖割自我生活,切身感通深透,吸日月之精华,享山水之恩惠,受父母之养育,得姐弟之亲情,拥儿女之天伦,益恩师之教诲,获亲朋之帮扶,汲爱人之温润,尽情领悟四季风华,柴米油盐,人间冷暖。”(引用《小王、小文与小白》一文)


羊山建起“农家乐” 构元新镇柳垂岸


按照打造“魅力构元,美丽阳山” 的规划,镇政府把路修上羊山八里川。水泥路穿过“铁锁洞”,走出“一线天”,连通七十二荡又十八罗汉。如今你到羊山旅游,羊山清泉为你解渴,财神庙护佑你一路平安;让你耳闻目睹羊山的美丽风光和传奇故事体验“新家园”“双狮迎宾”宾至如归的温馨。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春夏秋冬络绎不绝。

羊山人的水稻、苞谷、小麦、洋芋都是一季作物,质优味美养人。厚道的羊山人,他们会给你沏一杯土产的连翅茶, 抓一盘白露核桃,让你先品尝品尝。然后,焖、炖、炒几盘以天葱、天韭、天蒜为佐料,以山羊肉、腌腊肉、土鸡肉、土鸡蛋、豆腐干为主的地方菜,煨一壶自酿的秆秆酒,陪你尽情畅享羊山无公害、富营养的风味大餐。白天游山玩水,夜晚观看“动感乡村”自编自演的节目,你如还有兴致,就应邀参与篝火晚会,与村民同乐,尽享这份羊山土生土长的文化盛宴。




作者简介何在林,男,1951年3月出生旬阳市金寨镇花房村,中共党员,退休教师,旬阳市作协会员,政协旬阳市第一届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员。著有《教习印记》《太极城概览》(合著)《神仙洞天——探秘陕南歪头山溶洞群》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