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2025-09-16至2025-12-31
活动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白杨街道渭南市图书馆
收费信息:免费
当大佛成了“佛系青年”
游客举着手机,仰头凝视云冈第20窟的北魏大佛,脱口而出:“这佛像咋没眼珠?闭目养神一千五百年,也太‘佛系’了吧!”
佛若开口,或笑答:“贫僧眼中无珠,心中有光。”
“无珠”是历史的伤痕,“有神”却是永不熄灭的东方神韵。
流失与回归
佛眸消失史,半部沧桑录。
天灾摧折——云冈历经四十余次地震,脆弱陶珠难敌地动山摇;
人祸戕害——斑驳斧痕见证战火劫掠;
理念变迁——北魏造像借鉴犍陀罗艺术,而历代修缮者或重形轻神,未复其眸。
大佛虽失其目,却未失其魂。
正如顾恺之画人数年不点睛,因“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工匠的刻刀将精神熔铸于每一道衣纹:第20窟露天大佛广额丰颐的慈悲,第13窟交脚弥勒微扬嘴角的禅意,皆使观者于空瞳中照见庄严。
《魏书》曾载文成帝石像嵌黑石以拟帝身,这种“以物通神”的智慧,早将佛性植于无言之境。
让千年眼目映照未来
云冈大佛的空茫眼眶,叩击我们能否以敬畏之心,赓续“嵌石为眸”的匠心智慧。
当流失海外的易县罗汉眼珠灼灼生辉,每一道远眺的目光都在呼唤文化血脉的回归。
如今,当金代陶僧的眼珠折射科学保护之光,当临清贡砖因八旬匠人景永祥浴火重生,我们方懂:
修补佛眼,实为修补古今对话的甬道;重焕神采,即是唤醒民族精神的自觉。
还想获取更多的知识?
扫描图片底部二维码,即可观看讲座~
来源:超星名师讲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