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三十七、汲取奋斗力量,传承文学薪火||梁向阳教授带领中国文联第十八期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级研修班学员在路遥故居开展教学活动
   开放时间: 2025-05-21至2025-05-21
   活动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大禹街道秀延北路延川文化广场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521日上午,中国文联全国中青年文艺人才(编剧)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踏着黄土山路,走进路遥故居,开展了一场关于文学精神与艺术传承的对话。"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种扎根生活、甘于奉献的创作精神,如同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野草,在这方院落里生根发芽,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追寻创作初心,感悟文学使命 

  在路遥故居,学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参观了路遥生前生活创作的场所。斑驳的窑洞内,一张简易的木桌、一盏煤油灯,生动再现了路遥清贫朴素的生活状态。展柜中陈列的泛黄手稿上,每一处笔触都凝聚着路遥对文学创作的极致追求。墙上的老照片定格了他生命中的重要时刻。通过这些珍贵的实物展陈,学员们真切感受到路遥"像牛一样劳动"的创作态度和"像土地一样奉献"的艺术追求,对他以生命浇灌文学的崇高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传承创作精神,勇攀文艺高峰 

      梁向阳教授的讲座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生动的讲述方式,为学员们系统梳理了路遥的文学世界。他结合多年研究成果,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还原了路遥从陕北农家子弟到文学大家的成长轨迹。他特别分析了《人生》的创作突破与《平凡的世界》的艰辛写作过程,指出路遥的创作始终与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路遥对城乡青年奋斗的书写独具特色,他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二元结构下的青年困境。在《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高加林、孙少平等形象生动诠释了农村青年在城乡之间的精神挣扎与成长蜕变。路遥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既真实刻画了城乡差异带来的物质差距和身份焦虑,又将普通劳动升华为精神成长的过程。他笔下的青年奋斗不是简单的"逃离农村",而是在时代变革中寻找自我价值的艰难历程。这种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变迁相融合的叙事,使路遥的作品超越了时代局限,成为反映中国城乡关系的文学经典。

    梁教授从叙事学角度剖析了路遥小说的独特魅力。他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详细讲解了作品如何通过多线索叙事、时空转换等手法,在保持现实主义厚重感的同时,又赋予作品史诗般的恢弘气势。梁教授特别指出,路遥善于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有机结合,这种"小人物见证大时代"的叙事策略,是其作品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梁教授动情地分享了路遥"以生命写作"的感人故事。通过路遥作品、友人回忆等珍贵史料,生动描述了路遥为完成创作进行高强度的读书活动和背景材料的准备工作,带病坚持写作等细节。梁教授强调,路遥"像牛一样劳动"的创作态度和"为人民写作"的文学立场,对当下文艺创作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值得每一位创作者深思与传承。

  讲座结束后,梁向阳教授与学员们在路遥故居举行了简单的签名活动,为学员们依次签名留念。笔尖在纸页上划过的沙沙声,仿佛与路遥当年在此写作的笔触遥相呼应。这场特别的签名仪式,不仅为教学活动画上圆满句号,更让路遥的文学精神在新一代创作者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