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2025-10-23至2025-10-23
活动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天池路农业大厦4层
收费信息:免费汉水畔,烟火中,旬阳故事悄然生长。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回响;这里未必有惊世巨著,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乡土印记。
旬阳市文化馆推出“秦巴艺苑”栏目,为您打开一扇窗,聆听来自旬阳文艺创作者笔尖的心跳。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于田间地头、街巷市井、寻常人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旬阳的风物人情,抵达作家内心的故乡。
今天我们推出旬阳作者陈俊波的散文作品。
故乡
故乡是一个不打眼的小村庄,小到只有一沟一道。因为沟口有庙,所以叫庙沟。在我的印象中是没有见过那庙的,从记忆开始那座庙已经是一所村小,我在那里上到四年级就到乡中心校就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浮现在我脑海的只有那一排刷了白的土瓦房和房内的阴暗潮湿。
走进庙沟约莫三里地没有人烟,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沿沟而上。小路两旁是黑压压的杉树林,一路上溪水潺潺,好鸟相鸣,直到树林的尽头才有鸡鸣狗叫,炊烟袅绕。这里是一处庄园,庄主是名扬四方的地主陈延安,打倒地主分田地之后,这座庄园就不再是陈家所有了。庄园以东是东庙沟,以西是西庙沟。我的老屋就在西庙沟。从庄园向西仰望,在一片排列错落有致的梯地之上,有几棵参天古树,古树背后隐约露出石板房的一角,那里就是我生活村庄。村庄很小,只有六户人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互帮互助,和谐相处。一家娶媳妇,家家办喜事;一家老人了,户户齐奔丧。这里的人们没有多少钱却处处洋溢着质朴洒脱,宽厚包容;因为不通车,也就没有城市的喧嚣;因为没有电,自然就少了些许外界时髦的纷扰。这里俨然就是净地一方,是一个没有名利之争和尔虞我诈的世外桃源。
许多年来,在这块宁静而又宽厚的村庄里,我嗅到了它朴拙的宽容和无穷的力量。从照明到交通的嬗变,从文盲的消除到大中专生的不断增加,无不印证着故乡的文明和进步。记忆中邻里从未有过为地界、为牛羊、为猪狗、为钱财红过脸干过仗,生活中的琐碎之事和少有的矛盾纠纷大都是以宽容之心处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记忆中的古树随岁月流逝越发苍老,烟尘熏黑的土房已被小洋楼或设计讲究的新房替代,刀耕火种的场景不再,父辈们开发出来的火地和大部分坡地都退耕还林了,就连我家的那些土地早已成为郁郁葱葱的杉树林了。
那些儿时的玩伴都成家立业了,姑娘们远嫁高飞了。回到老家那些叔伯长上亲切如故,依旧唤着我的小名儿说话,让我又仿佛回到了童年,内心深处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儿时的伙伴几乎很少碰到,大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了。他们有的成了暴发户,有的落户外地,也有的在城里找了好的工作安居乐业了。长我两岁的小叔算得上是我童年要好的玩伴,那时的他不好读书,只勉强上完小学。之后他走南闯北,上矿山下煤窑,挣些小钱贴补家用。不幸的是在他二十六岁那年在矿山失去右腿下肢,好长一段时间他痛不欲生,最终他选择了要顽强地活着。他在离家不远的安沟口开起一家杂货店,独自一人打理着小店,维持着生计。几年过去了,估计小叔没挣下几个钱。穷日子难过,于是乎他一咬牙到了河北的砖厂做起小老板,几年下来挣了些钱,后来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算过得去,至少感觉比其他同龄人要好一点。有叫四新的伙伴,在我上师范那年因为向山梁那边的人家求婚不成自爆身亡了,听说当时的场景很是凄惨,在我的印象中四新是个很帅气能干的小伙子,没想到心胸却如此狭隘,看不开事,人生还没开始,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亚平是院子里和我一起上学时间最长的,那时我和他的梦想是合伙买一架飞机,就是这样的梦想激励着我们发奋学习,最终我俩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安康师范学校。亚平很聪明,但蔫坏,是同学们公认的坏蛋级人物。上中师二年级的时候,他染上了抽赌偷的恶习,有一年腊月二十九了学校附近食堂的哈老板登门要账,气晕了他的父亲。亚平终于把事情搞大了,学是肯定上不成了,他放弃了学业过上了流浪生活。几年过去了,听说他在矿山犯了事躲回老家,祸不单行的他在一朋友家吃饭,不料山体滑塌,将整座楼房掩埋,幸存者无几,亚平就这样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现在回想起来买飞机的梦想是多么的荒谬,却因这样的梦想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成了村子里读书改变命运的第一人。
最难忘的还是故乡的年。过年了,要看谁家道场前柴垛堆得高,预示着来年财源进得多和少。我家没有多余的劳力,寒假我的任务就是让家门前的柴垛子堆得比别人家高。除夕之夜要看谁家的年火烧得旺,预示着来年的红红火火,我当然没有认过输,我准备的树疙瘩足足可以烧到正月底。正月初一要看谁家接春放鞭炮的时间长,我们和三个叔父家的鞭炮总是连起来放,一直放到新年第一顿饭开始。父亲生活很节俭,不会花好多钱去买炮的。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七父亲把过年炮买回家,藏在柜子里,结果还是被我发现了。我和弟弟寅时偷几个卯时偷几个,等到正月初一接春时父亲发现炮没了,吓得我藏在爷爷家牛圈里整整一上午没敢出来。现在回想起来真够刺激的。爷爷不识字,却当着村支书,听说还在公社当过主任,平日里老板着脸,就像别人欠钱不还似的。只有年三十团圆饭桌上,为了让子孙们乐呵一下,他笑眯眯地给我们发压岁钱,虽然只是伍角一块的,但足可以让我们开心好几天的。年夜饭,向长辈们敬酒是必不可少的,爷爷晚辈多,几轮敬酒过后就把持不住了,扯开嗓门吼起了《辕门斩子》,逗得老老少少开怀大笑。饭后姑姑婶婶们的《吴三宝游春》 《花鼓调》就会唱响整个村庄。正月初一穿新衣那是雷都打不脱的。母亲会裁缝,那时候上小屋场里老少爷们的新衣大多是出自母亲之手,一定要赶在除夕之前完工。我和弟弟新衣都是母亲在除夕之夜做出来的,尽管每年都是劳动布裤子蓝迪卡上衣,但对我们哥弟俩还是充满了期待。
故乡的记忆总是美好的,故乡的山水人情随着岁月长河的冲刷,记忆就像一缸陈年老酒香味愈发浓烈。门前铁树崖峭壁上有一道八仙桌大小的石门,洞窟里究竟隐藏了多少秘密,至今不得其解。屋后山梁的丛林中树荫下那一片片一簇簇的兰草花是否暗香依旧?龙王庙石鼓上的天然神像是否已被无情的岁月吞噬?故乡的亲们是否安好?
夜深人静,我静静地躺着,任由思绪在故乡神游,让梦境洞开迎接故乡的到来。
玩石之乐
我爱美石,尤喜汉江奇石,因为它有着一种莫名的亲切。对于鸡血石的爱远不及汉江奇石,因为它没有汉江奇石的灵气和韵味。它从亘古岁月走来,历经磨砺,似沧桑的老者;它历经河水冲刷形成精美的图案,如诗如画;鬼斧神工的奇特造型就像雕塑作品一样,如禅似佛。工作之余漫步汉江旬河之畔,觅石观景是人生一大快事。每遇美石,清洗、审视、把玩,其乐无穷,似乎自己也成了文人雅士一般,自我陶醉。赏石让我感受到视觉和心灵的震撼和愉悦,让我感受到天工造物的神奇。
不知不觉下河捡石头竟然成了一大乐事,周末总有石友相约到汉江、到旬河、到仁河捡石头。带上干粮和水,在江河之畔寻寻觅觅一晃一天。觅石的日子,有时满载而归,有时两手空空,但总是乐以忘忧,真有“钓胜于鱼”的几分惬意和闲适。
石如人也,有的圆滑世故,有的美丽可人,有的仙风道骨,有的刚正不阿……来到一个宽广的砂石滩,千奇百怪的石头,随意躺在那儿,犹如茫茫人海一般。此刻我就是伯乐,美石就在这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滩上,等着我的发现。一块石头有幸“伯乐”被发现了,它命运将发生天大的变化,要么被当作艺术品陈列在博古架之上,要么被置于书房案头赏玩。当然它的身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躺在砂滩上它就是一块石头分文不值,一旦被觅石者发现适当收拾一下它价值不菲。我觅石藏石不是为了换钱,喜欢它们给我带来的快乐。
捡石头是讲究缘分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觅石亦是如此。“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经常会在梦里捡到自己喜爱的石头,甭提有多兴奋,梦醒时分,才知是黄粱美梦一个。说来也怪,还真有梦里场景和美石还真在现实中出现过,似乎冥冥中有一块美石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我,直到有一天被我发现了带回来。记得一个周内的下午,下班之后便独自一人骑车就近到来江边,看看夕阳下山和碧波荡漾的美景,并无捡得美石的想法和愿望。返回公路的便道外,浅草丛中有一方石头让我眼前一亮,捡起来返回江边清洗干净后,惊喜地发现它酷似人头,有鼻子有眼睛,眼珠子是多年镶嵌在眼眶中的花岗岩碎石,已经被江水冲磨的光滑圆润,而且已经与眼眶融为一体,正向观之就是“福娃”,倒而观之酷似“外星人”。后来“福娃”便成了我QQ、微信图像,实可谓“石缘”造化呀。
居无石不雅,几年下来,我的小院已经被捡回来的石头堆成小山,书架几案多了一些自己喜爱的美石。我玩石没有附庸风雅的意思,因为我是真心喜爱美石的。闲时漫步旬汉之滨,以觅石强身健体,放松自我;觅得美石,置于几案,清茶一杯伴我陶情怡性,此事乃人生之极乐也。我的不足百平米的房子里,客厅、书房都摆满了石头。正所谓“奇石数方悟天地,清茶一杯度春秋”。赏石不仅可以发现和欣赏其自然之美,更可以悟出生活之多彩和人生之真意!
羊山记行
小时候,经常与邻居家的红卫和四新到房背后山坡上放牛拾干柴。时间久了我们在半山腰上修起了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坪,在那里打扑克、吃干粮、喝苞谷酒、听年长者讲故事。 红卫的爷爷经常给我们讲三国故事,讲的时候用手指着远方雾蒙蒙的高山说,那山就是羊山,当年汉高祖刘邦访张良的故事就发生在那崇山峻岭中。从那时候羊山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羊山北麓的一所初中教书。那时经常听到同事和当地人提到羊山,说它是旬阳最高的一座山峰,山上有很多珍奇的动植物是人们不常见的,人们把从羊山上寻回来的野葱野蒜惊喜地叫天葱天蒜,将其腌制后味香色美,被当作山间的珍奇用来招待贵客。后来终于在岳父家品尝到了这少有的野味儿,回味起那奇异的香味至今还回味无穷。羊山一直流传着张良庙与子房洞、刘禅与金娘洞许多相关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都是令人神往的。妻的娘家就在羊山脚下,可是她从来都没有去过羊山,和我一样企盼着造访羊山。好多次计划利用暑假时间让岳父做导游带我们到羊山走一趟,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将计划搁浅起来。
羊山一直是我心中神往的山,到羊山观光是横在我心头不灭的愿望。实现这个愿望的机会并不是没有,但真正要有闲情雅致和几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在羊山小居数日,姑且远离喧嚣和纷杂,走进宁静和闲适的境界,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大都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和精神准备的时候,突然有朋友相约去羊山看看,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因故未能如愿以偿。
去年单位安排我们去羊山文艺采风,一同前往的是单位的美术摄影干部,市美协主席李剑平受邀也参加了这次采风活动。正是阳光明媚的暮春季节,这一天的天气格外晴好,广袤的蓝天只有几片白云像几叶白帆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漂游。清晨,我们从县城驱车南下,黄昏时分,按照我们预先的计划来到了同事李忠宝的老表家中,我们将要在这里度过羊山之行的第一个夜晚。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感觉到了超尘绝俗的宁静,月光下北屋的炊烟慢慢从屋顶上袅袅飘起,和如水的月华融为一体漂浮在院子的上空……
朦胧的月光中我们依稀看见了前方不远处羊山的影子,它沐浴着淡淡的微黄的光华,寂静肃穆又奇异诡秘地矗立在那里。我默想着:羊山啊羊山,你到底有多高多深,有多巍峨多神奇,明天清晨我们就会真正地走进你,深入你,领略你无限的风光和无上的气派!
热情好客的主人将擦洗得一尘不染的方桌放到院子当中,让我们先在昏黄的月色下品茗赏月行令饮酒。小院往日的寂静因为我们的到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活跃了许多。好多年轻的小伙子闻声赶过来凑热闹,划拳喝酒,讲传说唱民歌……
翌日,天刚破晓,我们告谢了主人,准备进发南羊山,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因为农忙不便请向导,只好按照主人介绍的路线前往。说是路线,其实只有线几乎没有路,仅有满铺的野草和盛开的各种野花。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兴致,花儿们在晨风的吹拂下轻歌曼舞,那么轻柔,那么素雅,那么耐人寻味。如果你放快了脚步,肯定会害怕不小心伤着这些美丽的精灵。
我们向峡谷的方向前进,羊肠小道在脚下延伸。进得峡里,只见沟壑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削峰掩映,绝壁嵯峨,古木参天。放眼望去,远方就有苍松古树抢眼而来,不经意间会把人吓一大跳,就在这不经意间便把我们的心灵带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且不说那些不知名的树木,单就那些扎根于万丈悬崖的劲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精神振奋和心灵震撼。有的昂扬向上与白云嬉戏,有的倒悬绝壁俯视岩下过往行人,有的昂然挺立望穿秋水。枝叶们高低错落俯仰生姿,偌大的树系繁茂的枝叶间竟然显现出的是唯美的自然与和谐。它们间稀疏地夹杂着少许的白皮松,虽然为数不多,因为肤色不同,竟显得高贵几许。翠绿的叶,白色的干,白色的枝,一切都显得那么“另类”。和不知名的大树生长在一起,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吸收着同样的养分,扎根在同样的绝壁中,它没有因为种族的尊贵而趾高气扬。这也许是它能与周围树木和谐共生的秘密吧!
上午八时许,我们走完约莫三十华里的深壑,来到翻越羊山的必经之途——十八盘。我们在一个荒废多年的土宅边歇息下来稍作休整,准备一鼓作气翻越羊山。同行人当中数我年轻,按捺不住走近羊山的急切心情,朝着十八盘方向前进。猛然间,竟想起少年时常挂嘴边的童谣:上羊山/下羊山/羊山有个白老汉/顿顿吃饭把门关/有一天冇关门/一只麻雀飞进门/叨了一颗米/撵了二三十里。想着想着,竟然大声念叨出来。害怕白老汉就是那荒园土宅的死老汉,念着念着心里顿生怕意,吆喝着:你们还不快走,白老汉就要回来了!
不知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算是第一盘?一盘一个弯,一弯一道梁。不管是弯也好盘也罢,在茂密的树林掩映下都显得十分静谧。弯处绿树成荫,上有灵禽鸣啭,下有奇花异草;梁处枯藤老树,上有鸦鹊轻吟,下有幽兰溢香。路行十八盘,盘盘都有新景象。因没弄明白什么时候走进第一盘,所以来到阳山坪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过了十八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到羊山坪,心境立即开阔起来。我们放开嗓门对天吼:“羊山坪,我终于走进了你的怀抱!”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的海洋,清爽的凉风不时送来一阵阵泥土的气息,夹杂着无名花草清新的香气。这里简直是人迹罕至的旷野!一切都显得如此静谧,如此恬淡。我们激动得在厚厚的草坪上打滚,兴奋得在旷野中狂吼,释放着平日的压抑。走进羊山坪的我似乎有些超脱而飘飘然,陡然间觉得真正远离了世俗,逃避了尔虞我诈,我的疲惫的身心在瞬间变得轻松了好多。
一路上很多素雅的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野花,时而出其不意地闪现在眼前,给你送上一个个意外的惊喜。宛如你渴慕已久的美丽姑娘突然间闪现在你眼前,你能不因此感到惊喜和幸福吗?
直至中午时分我们才走出广袤的羊山坪,远方隐隐出现了人家和鸡鸣狗叫的声音,这时才感到有些饿有点渴。我们来到了最近的一户农家,这家的男人到外地去打工挣钱了,只剩下一个像路边素净朴实的花儿一样美丽的姑娘和她的妈妈。因为经常会有陌生的游客经过这里,到她们家弄点吃的喝的,所以我们的到来她们并不感到怎么稀奇。但母女俩都非常热情,招呼我们这些不速之客丝毫没有山里人的拘谨和矜持,一面和我们搭讪一面为我们沏茶做饭。饭菜自然是地道的上好农家饭菜,要比城郊那些农家乐的饭菜可口多了。茶,不是经常在市面上能见到的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或普洱、碧螺春之类了,而是前几天,从羊山坪采集的嫩绿的连翘叶子。用烧得翻滚的山泉冲泡后,再用透明的玻璃杯给你盛上,看上去清清亮亮的,淡黄中又透着嫩绿的色泽。迫不及待地尝一口,那种清香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是那些上好的名茶不能相比的。那姑娘说:“这茶是中药材,可以清热解毒,经常喝它可以养颜美容。——我就是喝着这茶长大的。”我琢磨着,难怪这姑娘如此漂亮。因为还要赶路,我们答谢了主人并按照她们说的路线下山了。傍晚时分,我们带着满身的疲惫和风尘回到了县城,唯有那连翘茶的清香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