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秦巴艺苑】魏龙田 赋文作品展
   开放时间: 2025-09-30至2025-09-30
   活动地址: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天池路农业大厦4层
   收费信息:免费
活动详情

汉水畔,烟火中,旬阳故事悄然生长。

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有泥土的芬芳、生活的回响;这里未必有惊世巨著,却饱含真挚的情感与独特的乡土印记。

旬阳市文化馆推出“秦巴艺苑”栏目,为您打开一扇窗,聆听来自旬阳文艺创作者笔尖的心跳。我们聚焦——那些扎根于田间地头、街巷市井、寻常人家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小品等,通过他们的作品,走进旬阳的风物人情,抵达作家内心的故乡。

今天我们推出旬阳作家魏龙田赋文作品。




旬阳精神赋


历史源流与先民开拓


移民拓荒:"明清大移民,吾祖来旬阳。原始野莽,山水凄凉;脚踏手指,占山为王。打鱼种地,驾船逐浪。"考据陶片证六千年先民拓荒,秦设关、汉置县奠定根基。


人文积淀:秦皇炼丹、张良辟谷传说流传;蜀河古镇、汉调二黄承载文化;客家陈百万"朝出牵牛耕于野,晚来教子步青云"的耕读传承。


山河形胜与精神象征


太极之城:"县城葫芦岛,驼峰一线牵,环城玉带锁,隔水望青山。"以葫芦(福禄)喻天人合一,称"太极岛城""中华县市名城"。


英杰辈出:明代罗洪先著《广舆图》,成就东方地理学巅峰;清官沈天祥"赈灾卖家产,卸任无钱归";近代李梦彪赞家乡"洵汉澄清,民风淳厚"。


艰苦奋斗的现代征程


脱贫之战: "父辈觉悟早,响应修梯田,日战太阳夜战星,没有月亮点马灯。"从"伐木换油盐"的贫困县,到人均造地一亩三的"国优县"。


工业崛起:"五劲精神"兴办工业,烟叶、魔芋、绿松石产业全国领先;铁路高速贯通后,"陕南经济强县"实至名归。


生态觉醒与城乡新貌


绿色转型:"生态立县兮,群山戴绿帽;大小江河兮,碧湖飞白鸟。"从毁林开发到"电光千里耀""尧柏水泥八方需"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成就:集"中国最美小城""旅游崛起县""科教兴旬县"于一身,形成"太极名城耀中华"的盛景。


精神凝练与未来期许


哲学内核:"懒惰勤可补,科学与信仰,人脉安可变?"以"清慎勤"为魂,忧生态、盼久安,呼吁创新驱动长治久安。


永恒薪火:"万民擂鼓急,旬阳正当先"——六千载拓荒精神化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当代实践。





旬阳精神赋二


旬阳之魂,凝于清慎勤;山河之志,铸就奋斗魂。


精神之本:清慎勤的千年回响


清如汉水:承吕本中“当官三事”之训,旬阳人守山河之净。昔沈天祥赈灾卖家产,今人护生态弃伐木,以“群山戴绿帽”践行清廉本色。


慎若太极:县城形似葫芦,寓天人合一之思。父辈“日战太阳夜战星”,梯田层叠间尽显谋定后动之智,终化贫瘠为“国优县”。


勤胜金石:明清移民“脚踏手指”开荒野,今以“五劲精神”兴产业。烟叶魔芋冠全国,铁路高速通四方,写就“陕南强县”传奇。


山河新象:清慎勤的当代答卷


清以立城:从“伐木换油盐”到“碧湖飞白鸟”,生态立县守得绿满秦巴。


慎以谋远:工业园崛起不毁青山,尧柏水泥、水能建材皆循可持续发展之道。


勤以兴业:魔芋之乡、绿松石之都,兼纳旅游科教,终成“太极名城耀中华”。


未来之钥:清慎勤的永恒薪火


先民拓荒六千年,今人勤补天工之缺。昔有罗洪先著《广舆图》惠泽东方,今有万千百姓以科学信仰续写传奇:


懒惰勤可补,久安慎为舟。


清心守葫芦岛,敢教日月换新天!






旬阳版画赋


乾坤有艺,刀笔生芒。汉水之畔,太极城厢,有木版铿锵,有纸墨流芳。斯乃旬阳版画,刻秦风楚韵,印巴山汉江。今执笔以赋,以彰其光。


其源也,肇自民间,起于闾巷。农夫握刀刻年丰,渔夫执笔绘网满。门神灶王,辟邪纳祥于茅舍;春牛社火,祈雨庆丰于土墙。更兼移民杂处,南北技艺交融;水陆码头,东西图式互鉴。遂使雕版之术,扎根斯土;拓印之艺,开花此乡。


其技也,以刀代笔,以版为绢。阳刻则线如铁画,阴刻则块似铜钤。粗犷处,有秦岭山石之棱角;细腻时,见汉江涟漪之柔婉。梨木椴板,承千刀而不裂;烟墨朱彩,经百拓而愈鲜。或套色如虹分七色,或黑白似月映千江。


其韵也,纳天地万象于方寸。太极城廓盘旋,尽在尺纸;蜀河舟楫往来,皆入版框。山民薅草,可闻锣鼓喧天;渔翁撒网,似见银鳞满舱。更刻红军越岭,移民垦荒,南水北调,新墅绕梁。一方版画,半部县志,刀锋深处刻沧桑。


其魂也,拙中藏巧,俗里透雅。不慕院体之工谨,自守乡野之真淳。老妪能刻,童子善印,家家藏版,户户悬画。刀味木趣,皆出本心;纸痕墨韵,尽发天籁。观其画如闻民歌穿云,如尝苞谷酒烈,如嗅泥土芬芳。


其承也,薪火不绝,新枝勃发。昔日油灯下走刀,今朝展厅中耀彩。非遗名录,金榜题辉;国际艺廊,殊誉频传。更见学子握刀传承,匠人创新题材。以古法刻新时代,让老艺焕青春光。


赞曰:刀笔铸魂,黑白映道。一方版画,刻尽旬阳山河气象;千载匠心,印出秦巴百姓肝肠。愿此艺术长青,共汉水长流,与日月同彰!





蜀河八大件饮食文化与制作技艺赋


秦巴腹地,汉水之滨,蜀河古镇承千年水运之利,聚南北口味之华。八大件宴席源起明清,融湖广、川陕、江淮之精粹,成秦楚交汇之饮食奇珍。其技以八器为纲,其味以调和为本,宴礼以孝悌为魂,堪称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溯其形制,八件分列四荤四素,四凉四热,暗合天地四象:全蒸全鸡喻天地和合,鲜鱼块烧兆连年有余,醪糟甜肉寓生活甘醇,莲藕合碗示佳偶天成。八器未至,香先夺人;五味初调,礼已先行。座次依长幼而序,举箸循方位而动,宴饮间尽显“食以为天,礼以为地”的古老训诫。


若论技艺之精妙,可谓集秦巴饮食智慧之大成:


一曰刀工藏巧——块需匀称,片必透光,切丝能穿针,雕花可乱真。二曰火候见功——武火锁鲜,文火入味,蒸笼三叠气自串,砂锅慢炖味透骨。三曰调味达境——辣而不燥源自花椒焙香,酸而回甘得益于陈醋点化,鲜而不腥全凭姜汁淬炼。更有秘制豆瓣酱需三伏晒、三九藏,方得醇厚底蕴。


至若文化传承,尤见匠心独运:蒸碗层层堆叠,喻步步高升;圆子团团锦簇,象征合家团圆。八仙桌上,长者箸尖所指即为尝菜顺序;四方席间,孩童须先敬天地后奉尊亲。每逢年节,镇中庖厨竞相展技,灶火彻夜不熄,香飘十里不绝。


今观蜀河八大件,早已超越饮食之畴:蒸碗里蒸腾的是汉水文化,炒勺中翻动的是秦楚记忆。每一味皆历史,每一箸皆传承。愿此技艺永续,不止于庖厨之间,更当扬于四海之内,使世人皆知:秦巴有奇宴,八件足称珍!




旬阳文庙(博物馆)赋


旬阳古邑,秦巴明珠,汉水之滨,文脉悠长。文庙巍峨,博物馆藏,古今辉映,人文璀璨。


文庙者,祭祀至圣,传承儒学之圣殿也。始建于明,迁建于清,历经沧桑,修缮复原。棂星门立,如天门之象,昭示文曲星辉;泮池半圆,似墨砚之形,寓意学无止境。大成门启,仪态端庄,唯礼仪祭祀方开;大成殿尊,建筑雄伟,乃孔子牌位之所在。东西两庑,供奉先贤,彰显尊师重道之风;御道石刻,鲤鱼跃龙门,激励学子奋进之志。


博物馆内,文物荟萃,历史见证。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工艺奇巧,权倾一时之象征;象牙算筹,古朴典雅,智慧结晶之代表。青铜器物,铭文清晰,诉说着往昔辉煌;书画碑刻,墨韵飘香,传承着文化精粹。每一件展品,皆岁月之痕,每一件文物,俱历史之魂。


旬阳文庙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本立体的史书,一部文化的乐章。它承载着千年文明,见证着时代变迁,滋养着心灵,启迪着未来。愿此圣殿永存,文脉永续,光照千秋,福泽万代。




红军英烈赋


旬阳之地,秦巴之间,红色热土,英烈长眠。红军老祖墓巍然屹立,赵长江墓铭记忠魂,其他红军墓迁葬成功,皆为革命丰碑,民族脊梁。


红军老祖墓者,高中宽、尚班长烈士之墓也。1935年,红二十五军激战九龙山,掩护主力转移,二人壮烈牺牲。乡民含泪掩埋,修坟立碑,称“红军老祖”。墓前香火不断,传说广为传唱,成为红色朝圣地。今重修陵园,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育后人,传承精神。


赵长江烈士墓,位于仁河口镇桥上村。赵长江,红三军战士,因病留旬阳,组建地方武装,建立苏维埃政府。1935年,遭叛徒出卖,不幸遇害。墓葬圜丘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文物名录,彰显其英勇事迹。


其他红军墓,散落旬阳几地,皆为革命先烈安息之所。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功勋卓著,永垂不朽。


缅怀英烈,铭记历史。红军精神,代代相传。愿红色基因融入血脉,红色文化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旬阳狮头柑赋



巍巍巴山,绿如黛色;悠悠汉水,绕宅潺潺。旬阳沃野,孕育奇果;狮头柑橘,傲立天地。其形若狮首,皱皮隆起,金甲披身,映朝霞之辉;其香凝蜜,满枝丫之韵,甜润柔情,寄农家之思。


春风十里,滋万物之生;秋实累累,话丰年之喜。剖开千瓣,晶莹露滴;甜润柔情,寄情于斯。一颗狮头,万重情意;乡音乡味,遍天涯之远。


此果也,生于斯,长于斯,乃秦岭南麓之绿意,汉江之畔之诗行。其栽培历史,悠久绵长,可追溯千载;其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沃土暖阳,绿水青山。果大皮皱,汁多味甜,酸甜交织,层次丰富;果肉柔软,无渣晶莹,余味悠长,爽朗宜人。


更兼保健之效,清热解毒,降火明目,生津止渴;黄酮内藏,养生益寿,誉为“医药圣果,黄金果”。旬阳狮头柑,非果也,乃诗,乃画,乃旬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守望。




旬阳太极城新赋


旬阳形胜,太极天成。汉江南流,旬河北绕,双龙抱珠而阴阳初分;千岩竞秀,二水合襟,乾坤交泰而万象更新。 登宋家岭以瞰云图,山水泼墨,城郭浮波,恍若太虚之境;步老城巷而聆古韵,文庙钟鸣,西关月隐,犹闻汉唐之风。


文庙巍巍,承儒脉以昭文运。 大成殿前,棂星门启,泮池映月而鲤跃龙门;义路礼门,碑荫铜声,先贤遗训犹萦梁栋。昔杜琳迁址,叶时纳修,十二度拓殿庑,始得庠序之盛;今朱衣映日,青衿沐风,六百载传薪火,长续春秋典章。


西城门险,镇山河而固金汤。 磐石聿安,砖铭“城工”以记崇祯旧事;危崖锁钥,堞连烽火曾御闯王铁骑。仰城楼之崔嵬,俯汉江之浩荡,叹三关雄峙,九衢通衢,一砖一石皆镌兵家沧桑。


安康湖潋滟,聚碧波以润秦巴。 千岛星罗,舟泛琉璃之境;翠屏晚照,霞染织女之裳。更见神隐谷中,围炉煮茶聆松籁;水泉坪上,稻浪连云接鹿苑。画舫夜游,灯影摇碎旬河月;灵崖晨钟,梵音惊起白鹭洲。


孟达冢孤,临汉水而诉兴亡。 高台覆斗,曾葬将军未归骨;文星塔矗,为镇武气护儒风。忆子度降叛几度,终陷谗佞之局;看今朝青柏绕冢,空余江涛咽石。


六家巷深,藏市井烟火;太极观幽,隐道法自然。 洞儿碥前,香客祈愿烟袅袅;炮台山侧,薜荔攀垣绿森森。至若太极生林公园,古木参天涵氧库,廊桥卧波连古今,正是:城在林中立,人在画中行。


嗟乎! 太极之城,得天地之灵枢。昔以形胜守险隘,今以文旅续华章。望君莫负此间意:泛舟品鲜鲂,登岭赋新诗,临崖听禅语,倚塔揽星河。山水人文皆入酒,醉卧旬阳不思归。




旬阳三塔赋


秦巴苍苍,汉水汤汤;三塔擎天,文脉恒昌。羊山东宝塔镇山守禅,灵崖寺文星塔魁星耀笔,旗杆山文峰塔铃振文风,三塔鼎立,共佑太极之城。


一塔一魂,承天接地


羊山东宝塔:明正德年间遗珍,红安寺孤影。六棱五级,砖石叠檐,隐于羊山云雾。昔僧择此灵地,筑塔礼佛,今虽寺毁塔存,犹见禅意千年。塔身斑驳记沧桑,村民曾拆砖求生,幸得石补其骨,巍然不倒,尽显明匠神工。


灵崖寺文星塔:光绪元年林元芗立,五级实心,石基砖顶。底层青石严砌如磐,五层空心奉魁星木雕,昔有古书藏于塔室,纸黄线朽,志载文华。学子绕塔祈愿,俯仰间尽是“埋头实干,心领神会”之寄。更伴孟达墓侧,抑武扬文,成文武相济之局。


旗杆山文峰塔:光绪二十九年李丙焱迁建,五级砖塔,四实一空。顶层悬铃随风,清音荡谷,与文星塔隔江相望,锁山川之气,应“两塔镇两山”之局。昔为兴科举而筑,今化文运绵延之征。


三塔共济,暗合天道


昔旬阳科举式微,县令忧文脉不继,遂建双塔于灵崖、旗杆二山。文星聚魁星之辉,文峰增山川之势,东宝塔佛光加持。三塔如鼎足,托举“金线吊葫芦”之太极奇观——旬河环城如带,老城为阴鱼浮水,新城为阳鱼逐浪,首尾相衔,天成八卦。更融“天地人”三才:东宝塔接天光,文峰塔接地脉,文星塔立人间,共护“文庙居城巅,书香漫龚家梁”之盛景。


今古相承,魂铸名城


石阶苔痕刻沧桑,塔影斜阳映汉江。昔人建塔之愿,今化旬阳千重稻浪、万家灯火:文庙书声琅琅,水泉坪花海如诗,蜀河古镇石阶叠梦。登观极台远眺,三塔如椽笔,写就“怀抱金城,腰缠玉带”的太极华章;立李家台凝眸,毛公山卧云,犹闻创业守成之回响。


  赋曰:


   旬水绕城化阴阳,


   三塔擎笔点文昌。


   魁星耀处墨香涌,


   佛铃声中岁月长。


   金线吊葫芦,千秋文脉续;


   太极孕山河,万代盛名扬。


三塔犹旬阳之脊,负青天而镇山河;更似文明之炬,照古邑以启新章。




旬阳八桥赋(G211旬阳汉江桥)


汉水汤汤,旬河滟滟,七桥飞虹贯南北,八津云锁待通途。观夫七桥连阡陌,车马如龙,商旅辐辏,载太极城之熙攘;叹彼八桥堑未平,舟楫绕行,烟波空伫,悬民生期许于苍茫。


形阻而神畅,桥断而心连。昔者伏羲画卦,大禹疏川,天工开物本无常阻;今观廊桥卧波,灯火摇星,太极阴阳自蕴玄机。旬水迂回成天然之象,双鱼衔尾,暗合大道盈虚——通塞相生,犹月魄圆缺之律;行止有度,似尘寰起伏之章。




八桥虽滞,未掩旬阳气象:


商脉未绝:七桥通衢,货殖往来如织,蜀河古镇千帆竞,廊桥夜市百味蒸。


文枢愈炽:太极城头,诗书承汉唐余韵;灵岩寺外,弦歌传二黄新声。


民心可渡:纵天堑横前,渔火连星为引;虽津梁暂缺,扁舟载月亦航。古贤云“渡人先渡己”,今观父老荷担越岭,笑指云开处,尽是通途。


嗟乎!


桥之通塞,不过物理之常;民之志坚,方为破壁之光。待得八虹贯日,当续赋新章:旬水汤汤,终纳百川入海;太极昭昭,永佑斯土安康!



蜀河古镇赋


汉水汤汤,秦巴苍苍。蜀河古镇,踞陕南之襟喉,枕江流而溯千年。昔为黄金水道之枢,商帆蔽日,货聚八方,得誉“小汉口”;今成文化明珠,青石镌史,烟火绵延,列名国家文保。


古迹星布,岁月留痕


黄州馆内,砖雕映荆楚匠心,门楼巍峨,“鸣盛楼”犹闻旧日笙歌;杨泗庙前,水文刻沧桑劫波,船帮祈佑,汉江号子隐入松涛。清真寺阶九十九级,新月凌空,回汉共沐淳风;古城墙垣斑驳如篆,雉堞斜阳,犹守明清筋骨。电报局驿,曾传红色电波,见证烽火岁月;福音堂钟,偶和晨昏更漏,融汇东西回响。


烟火人间,味载春秋


八家巷深,石板印旧时骡马;乾益坊幽,木窗透今朝炊烟。至若“蜀河八大件”,非遗珍馐:八凉八热,八荤八素。墨鱼汤启宴,寓顺遂之愿;粉蒸肉叠香,兆家业蒸腾。汉江鲤跃盘中,酸辣醒神;山菌烩入玉盏,清鲜润腑。举箸如仪,长幼序坐,一席尽显秦巴礼韵。


山水凝韵,古今交响


晨雾锁江,渔舟破水墨丹青;暮霞染巷,归人步鎏金阶墀。五指柏瞰江涛奔涌,朝阳洞纳乾坤清气。春有“烧狮”舞火,鼓乐喧天;秋见彩车巡街,衣袂翩跹。更兼学子驻村,青春续写驿路新章;文旅勃兴,古渡再泊南北客舟。


结语


昔者万舸载繁华,今朝千载活画卷。此间一砖一瓦皆故事,一餐一饮总关情。古镇不羁于史册,而存于市井檐下、汉水潮头——旧韵新生,风华正茂。


旬阳文旅赋


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太极名城,毓秀钟灵。金线坠怀,天工绘就阴阳魄;青山环郭,地脉涵藏今古情。斯地旬阳,文旅昌荣,余今作赋以颂之。


夫其形胜,乾坤造化独钟情。太极城郭,抱阴阳而涵浩气;灵崖刻石,镌岁月而证沧桑。登临宋家岭,瞰两水交襟,云楼叠影,一城尽览画中境;漫步蜀河镇,聆千年舟楫,马帮铃响,青石犹闻商埠声。夫羊山生态,绿潮涌而云海生;铜钱古关,烽烟逝而雄风存。此天地馈赠之瑰宝,文旅根基所在也。


至若人文渊薮,更显厚重华章。秦汉遗风,浸润千年沃土;明清余韵,雕镂百代轩窗。禹穴典籍藏幽洞,汉阙纹饰映夕阳。馆藏青铜器,斑驳绿锈述王侯;民歌八岔戏,婉转乡音绕画梁。昔者刘邦屯兵,张骞遗履,皆化作文脉基因,流淌于市井街巷。


今逢盛世,文旅融合启新程。观夫规划宏图:山水为骨,文化为魂,产业为脉。民宿依山而建,开窗即纳烟霞;游廊溯溪而行,举步皆逢典故。非遗工坊,巧手复刻秦风楚韵;智慧导览,指尖轻触汉月唐云。更兼节庆盛会:太极文化周,衣袂翩跹演大道;柑橘采摘节,欢声荡漾富乡村。此“文旅+”战略之妙笔,乡村振兴之华章也。


客至旬阳,朝可品灵崖晨钟,暮能赏洵河渔火。食有蜀河八大件,饮存枰叶富硒茶。购得藤编竹器,带走云雾香茗。四时殊景:春观油菜金波涌,夏避森林氧吧凉,秋采仙果枝头醉,冬咏雪韵太极图。实乃沉浸体验之胜地,康养度假之桃源。


赞曰:文旅繁荣,非惟山水之胜,更在人文之兴。旬阳深谙其道,守正创新,让沉睡文物苏醒于时代潮流,令古老技艺焕发于现代产业。昔日子贡论玉曰“温润而泽”,今之旬阳文旅,亦当如是——蕴山水之灵,承人文之粹,显产业之兴,终成秦巴明珠,光耀神州!






作者简介:魏龙田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陕西传记文学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为二轮《旬阳县志》副主编,执笔《旬阳老区发展史》编写,执笔《中共旬阳历史》第一章、第二章编写,编著《旬阳人物》第一卷至第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