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视频《淳化荞面饸饹》之三传承保护(解说词)
这里,秦风浩荡,汉韵湟漾。
这里,原高土厚,苍茫迤逦。
这里,是一块绿色皴染的青山绿水,被世界粮农组织誉为“黄土高原绿色明珠”。
这就是美丽淳化。
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有一道美食《淳化荞面饸饹》。
有人形象的比喻说“来到淳化,不吃一碗淳化荞面饸饹,就等于没有品味到淳化美食的真谛”。
《淳化荞面饸饹》,淳化地域文化的标志。
【推出片名字幕】
淳化县文化馆
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项目
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建设
淳化荞面饸饹(传承保护)
《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淳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淳化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淳化荞面饸饹》既是淳化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特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淳化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保护中心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研究制订《淳化荞面饸饹》保护规划,明确责任目标,落实保护措施,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把传承和保护工作做好。
【采访淳化县文化馆馆长王永宏】(淳化荞面饸饹是淳化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耕活动和饮食习俗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消费习俗和饮食文化,是淳化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创造才能的表现,更是一份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2013年,淳化荞面饸饹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更是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传承保护好《淳化荞面饸饹》项目,淳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全县进行了普查,因为淳化荞面饸饹在淳化家家户户都会做,他们就把在这方面做的特别出色的艺人组织起来,
深挖每个人的专长技艺,把淳化不同地域做淳化荞面饸饹的各自特长挖掘出来。
淳化县开设《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学习班,请在这方面做的好的同志授课,收到良好的效果。
【采访淳化荞面饸饹制作技艺代表】(学习班对我的制作技艺提高的比较快,原来做淳化荞面饸饹,主要是小时候我们看着父辈如何做饸饹,现在系统学习了,收获确实不小。)
在淳化,不管是路边的小吃店,还是气派的大酒店,似乎都离不了那一碗饸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见面寒暄,淳化人见面会说:“走,请你吃饸饹”,所以,在淳化这小小的一碗饸饹,是吃食是情怀,如今也是品牌是产业。许许多多的淳化人靠着经营淳化荞面饸饹起家,开店,如今他们跟着荞面饸饹产业挣了钱、致了富。
【采访酒店老板】(淳化饸饹是淳化人民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红白喜事,大小喜宴席都离不开早上这顿饸饹,饸饹讲究六字特点,面要柔、筋、光,汤要做到煎、稀、汪,过事早上这一顿饸饹是淳化人特别讲究的,要把这个饸饹早上弄好,所有宾客早上这顿饸饹吃舒服了,感觉这个事过漂亮了,中午吃不吃菜对淳化人来说无所谓,关键是早上这顿饸饹要吃舒坦,感觉事主儿把这个事也过漂亮了。)
《淳化荞面饸饹》在淳化有着这么高的需求,对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来说,责任就更加重大。
【淳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我们在《淳化荞面饸饹》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大家也都认同,现在《淳化荞面饸饹》这个项目参与的人比较多,下一步我们要制订保护标准,让《淳化荞面饸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扬光大。)
【采访酒店老板】(当时也没想过饸饹能发展到现在的程度,不过淳化饸饹确实是淳化人餐桌上的主角。我这个店从最初的出租屋到小洋楼,虽然店面越来越大,可是那碗饸饹的地道味始终没有变过。)
【采访饸饹传承人赵会云】(通过做饸饹这个生意,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带动着我们的员工日子好了,这些员工也出去创业,现在从我们这个店开始,外边加盟的也有六家了,西安咸阳都有,在彬县还有,甘肃一带也都在这加盟,通过这一碗碗饸饹,让我们的日子都慢好起来了,以后还会更好的。)
一碗饸饹看起来小,可是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状况,与其说那是一碗吃食,倒不如说形成地理标志之后的淳化饸饹如今已经成为淳化人的一条致富路。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淳化荞面饸饹,带着淳化人的精气神如今早已成为产业,走出家门,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凭着食客们的喜爱和地道的美食,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带着乡亲们致富增收的产业未来会大放异彩。
【采访淳化县一口香饭店老板杨云】(我店做的一口香淳化荞面饸饹,非常受顾客欢迎,特别是年轻人更喜欢这种吃法,他们觉得一口香淳化荞面饸饹味道更香、味道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