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华州区图书馆【馆员诵读】《大唐郭子仪》第二十四期

2025-08-07 15:01:46 516

朗读者:赵红利


诵读内容:
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古称华州郑县,是唐朝著名军事家郭子仪的故里。唐代的文献是如何记载郭子仪的故里的呢?本文主要依据唐代资料,对此管中窥豹,以略见一斑。
华州,于西魏设华州时,以州境内的西岳华山而得名。地处黄河之滨的关中东部。其南为巍峨高耸的华山山地,其北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山水之间,为坦荡的渭河平原。据新旧唐书的地理志,有唐一代,华州大部分时间辖郑县(今华州区)、华阴(今华阴市并含今潼关县地)、下邽(在今渭南市临渭区北部)三县。唐玄宗至唐肃宗时,华州还一度改名为华阴郡,但为时不长又将名称改回华州。低“华阴郡”此后却被当作了华州的别名。郭子仪是华州郑县人,他的后裔被称为“华阴郭氏”,这个“华阴”不是华阴县(市),而是华州的别名华阴郡,即“华阴郭氏”就是华州郭氏。
唐朝华州的治所在郑县。当时的各州县按其地理形势、面积、人口、物产等条件划分等级。州分辅、雄、望、紧、上、中、下七等,县分京(京都同城县)、畿(京都城郊县)、望、紧、上、中、下七等。华州因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以东180里,为近畿重地,故定为上辅,郑县为望县。华州是京城长安的东方门户,是拱卫京城的股肱之郡,长安通向中原的重要关隘潼关又在华州境内,为确保这一战略要地,唐肃宗时,在华州始设镇国军节度使、潼关防御使,管辖华州、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的军、民、财政。唐代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从唐肃宗后,镇国军节度使、潼关防御使多兼任华州刺史。由于华州郑县地望为高,所以朝廷对其行政官员的人选予以特别重视。华州刺史多由重臣担任,如唐代宰相令狐楚,李固言、刘晏,高郢,李绛,东晋、崔湜等17人,有任相职之前或之后都任过华州刺史。诗人李洞曾在一首诗送知己任华州刺史的诗中,称华州为“东门罢相郡”,意即被罢去宰相一职的人,都会去京城长安东门外的华州任刺史。大诗人杜甫也曾任过华州司功参军,唐人梁肃在《郑县尉厅壁记》一文中曾指出,朝廷吏部常常注意为郑县选授优秀官吏(原文是“铨士补吏,常属意于此,三科之选,其人尤精。”)。曾任宰相的名臣陆贽,著名诗人李益都任过郑县尉。
华州,郑县在唐代的地位较高,这在当时的一些诗文中屡有表现。著名文学家韩愈称华州为“百郡之首,重于藩维”,即:华州地位居天下各州郡之首,比各地藩镇更重要。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指出,“望县出于百,郑县为之最”,即:在“望”这一等级的县超过一百,而郑县位居第一。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句赞华州为“百二山河雄上国”。意谓华州是关中的雄邦重镇。另一诗人王建的诗称华州是“通化门前第一州”,通化门是京城长安的东门。此句的字面意思是:经长安城的通化门向东,出了京兆府,第一个州就是华州。而其实际寓意是:出了京兆府长安城,华州就是天下第一州。


来源:渭南市华州区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