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铁链锁窑神铁链拴窑神 窑神庙原名紫极宫,窑神爷“瞬”的俗名叫“兀”。黄堡瓷窑兴盛起来后,人们对窑神爷敬重有加,可这位爷也摆起了谱,要求人们避讳他的名字。一次,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说了声“兀”,窑神爷又耍起性子出走,几年没露面,黄堡窑场因此很快衰败,许多陶瓷艺人流落到了陈炉谋生。一天,几个从黄堡辗转到陈炉谋生计的青年窑工,忽然看见窑神爷“兀“倒背双手,在陈炉街上溜达。几个年轻人等“兀”走近时,齐扑过去把他抓住,将其扭送到陈炉西街的窑神庙里,并讨来一根铁链子和一把锁,把他拴在木桩上,说到:“看你还往哪儿跑!有福咱们同享,有罪咱们同受。放心,瓷业兴旺了,不会叫你吃亏!” 从此,窑神被牢牢拴在了陈炉,陈炉的瓷业开始兴旺起来。窑神爷的脾气也改了,不敢也不能离位一步。窑工们也不想再惹窑神生气,所以,也不敢说“兀”。从此,“兀达”(哪儿)这个口头语也很少听到了。
2、老君传授烧窑术 很早很早以前,老君炼一种新丹,用的是优质原料,可一连炼了几炉,皆是夹生丹。他呆坐于蒲团,百思不得其解,后听道童说他到人间采料时,见陈炉山上,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窑炉,烧出来的瓷器有破损的,也有变形的,扔的堆成了很多瓷瓦山,就是没有夹生的。老君听后眼前一亮,心想,到那去看看或许能找出原因。于是,老君摇身一变,变成一位衣衫褴褛驼背弯腰的干瘦老头,接连走访了几十户陈炉瓷匠,人们都热心招待,并耐心讲解。后老君又走遍华夏神州,访问无数铁匠和砖瓦匠,回宫后仔细研究人间所得,改建八卦炉,重新炼丹,一举成功。 后老君回忆陈炉窑场所见、所遇,决定回报陈炉人,帮助改良烧窑技术,提高成品率,于是驾鹤匆匆来到陈炉,降在炉山顶上,传授烧窑技艺,按照老君教授的方法,陈炉人重新改造了窑炉和烧火方法,果然炉炉纯青,破损走形者极少。为感谢太上老君,陈炉人便将老君作为窑神,日日膜拜,岁岁祭祀。
3、雷公烧造第一碗 相传,雷公为了烧成第一碗,曾到处选取原料做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意外发现另一部落的山上有适合制瓷的土质,便上前恳求挖点土,谁知看守的武士声称此山是他们的风水宝地不能动,雷公再三恳求,不仅无济于事,反招一顿臭骂。雷公不得以前去“偷”,结果被巡逻武士发现将他绑在大树上,打的皮开肉绽。天亮后,该部落的酋长来到山峁上审问,在问清情况后,不仅没有责怪雷公,还让他把挖的土带回。雷公用“偷”来的土做起了碗坯,烧成了十多个又轻又薄的陶瓷碗。后雷公带领全部落的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自己的领地上找到适合制瓷的原料--坩土,并烧出了更多的碗、盆、碟等日用器血。雷公死后,人们不忘他的功德,将他作为陈炉窑场的窑神来供奉。瓷场还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不准说“偷”和喊“捉贼”,否则就是对雷公的大不敬,是要受到惩罚的。这个规矩一直延续至今。
栩栩如生的故事情节与当地遗传下来的风俗习俗完全吻合;窑神被铁链牢牢的拴在窑神庙,和别的窑场完全不同;为窑神过生日,独一无二的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