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因读书而精彩
文 | 剡小惠 作为教师的你是不是喜欢阅读呢?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开发学生心智的特殊群体,决定了教师必须终生与书为友。读书是我们重要生活方式,如同呼吸一样自然。生命不息,读书不止。 —题 记 一个人离开学校教育,成长才算真正地开始。 老师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在你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中,不可能时时有人关注你,指导你,引领你!当你遇到困惑难题时,也不可能马上就有专家耳提面命,为你指点迷津,那就走向书吧,去聆听和汲取大师们的教诲!书籍就是你进步的阶梯,就是你成长的导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喜欢读书、善于思考的人。对于传承人类文明和开发学生心智的老师来说,读书是最好的成长。 我是一个普通的中等师范学生,毕业后走上了小学工作岗位,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又成为一名专业教研员。这些年来,是书带领我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教育新兵成长为省特级教师,是书让我不断地获得进步!刚步入工作岗位,我意气风发,充满活力。慢慢地我深感文化底蕴的浅薄,很长一段时间里制约着专业成长的道路。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书本这最好的老师。将书本给予我的惊喜与力量呈现在课堂上,于是以读促教,逐渐地便有了一堂堂精彩的课堂教学;以教促写,就有了一则又一则温馨美丽的教育叙事故事。 刚踏上讲台的教育新手,如果能读到一些伟大的教育经典名著,是很幸运的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我教育专业成长中一座里程碑式的灯塔。我阅读着思索着,模仿着也践行着。在苏霍姆林斯基大师的引导下,由最初面对各种棘手的教育突发事件时不知所措的我,到逐渐成长为能轻松驾驭教学课堂的青年骨干教师,是一部部经典给予我精神的养料,滋养着我生命的长河。“教会少年阅读”,同时“教师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引导学生读书,观察,思考,写作文,我自己也勤于笔耕,大胆探索。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拓展并丰富习作内容,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习作,在学校苗圃文学社的沃土里,把一颗颗充满希望的文学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我的作文教学专著《爱上那一抹绿》就是这样水到渠成而诞生的。 读书,最长远的备课。是呀,对老师,读书是长远的备课。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是永远有缺憾的艺术。唯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自省,才让我们更有底气站在讲台上,不辜负台下那一双双审视而又渴求知识的眼睛。也许你要说,我们的时间很大程度上被参加各种培训、检查,写教案,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的“吃喝拉撒”占去了。但是如果谁一年半载都不读一页书,就极有可能思想落后、知识老化、能力降低,甚至于工作力不从心。甚至与周围的矛盾尖锐起来,你觉得累,领导觉得你不称职。更重要的是,你的学生认为你的知识陈旧了,你的观念落伍了,这时危险也就来临了。没有源头的活水不断注入滋润,我想很快就会面临“书匠技穷”的窘境,到那时我们“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要靠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真正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钻教材,我最深的体会是,将教材多读几遍,反复琢磨教材的重点难点。当然阅读《教师教学用书》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思考,备出自己的东西。在我眼里,自己的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我倡导用儿童的眼光解读教材,用儿童的认知设计教学流程,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教材,挖掘设计语言训练点,用生活的眼光来拓宽延伸学生思维。我始终认为,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来自于对学生高尚的人文关怀。窦桂梅说得很经典:读书的人,正是以教材为港湾,把孩子带入教材的深处,然后走出教材以外辽阔的大海。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我们和学生的目光,必定掠过肮脏、坚硬、暗淡、丑陋的东西,从而投向干净、柔软、明亮、美好之所在。 离开依恋31年的讲台,成为教研员之后,我的阅读范围涉猎更加广泛。哲学的、社会的、文学的、历史的,还有最新的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成果论著。没办法,在县图书馆,我和爱人办了两张图书证。每次借阅两本,隔一两周,再换再借。这让读书有了一种紧迫感,快速的阅读,如饥似渴。这种适度的紧张,让我的阅读充满了奔跑的姿态。一本接着一本,如看风景。看完之后,又回味整理,在我的储藏库里,捡拾着各种各样的宝贝。我很满足。读摩西奶奶《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我明白只要用心用爱,生活、工作、家庭中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化干戈为玉帛,都可以冰雪消融、迎刃而解;读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谈些什么》时,我对自己说,像村上春树一样学着去享受健步跑,或者就要生机勃勃地活着。读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我获得了思维的金钥匙……啊,我感觉自己驾驶生命的小船,在人生的大海上穿越前行。书就是我的船桨,把我摆渡到成功的彼岸。读书让我变得充实自信起来,拥有了自己专业的尊严和底气。 我常想,一个人一生究竟要读了多少本书呢?我想高品质的阅读生活应该越多越美好吧。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在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活动以及工作压力下,很难拥有平和的心态,这容易使我们心灵蒙尘结茧。我们通过阅读来解脱自己,靠着书取暖、保鲜,让那些伟大心灵流淌过的宝贵血脉能滋润自己的心田。“无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开阔胸襟,启发思路,都可以用阅读来拯救自己”。 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确——“有书就有时间”。“有时间就去读书”,时间从哪儿来呢?只要想读书自然有办法,“挤”“抢”,甚至“挣”时间读书。就拿我来说,时常把书放在枕头边,背包中,随时随地展卷,随时随地记录。在外出时的汽车或者火车上,茶余饭后,工作间隙,我们依然可以进行阅读。有时哪怕只读一会儿,余下的时光里,就算闭目养神,心也留有余香! 作者简介 剡小惠,陕西省长武县教研室教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