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故事
文 | 杨改萍 手中的书页翻过。牵起一丝风,夹带着书本特有的气味。这样的味道是那样熟悉,细细追究,却又似乎有些不同。我知道,那是书的气味。 一个人,一辈子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但是能够始终坚持的却很少。也许我老了,不会再说我喜欢上网、喜欢逛街、喜欢旅游、喜欢吃零食……但我一定会说:“我喜欢读书。” 小时候,我就喜欢读书,但那时家里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什么别的书。于是,两个姐姐的语文书,邻居家里的演义小说、传记故事全被我想方设法搬到家里。樊梨花、薛仁贵、程咬金、武松等人的名字是我儿时最熟悉的记忆。那时我甚至痴迷到看到地上有字的废纸也会捡起来读一读。 初中时,我知道了四大名著,外国文学,如果能在同学当中偶然借到一本小说,我便爱不释手,时常挑灯夜读。《水浒传》、《红楼梦》、《呐喊》、《家》我常常读的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当读到《巴黎圣母院》、《简爱》、《傲慢与偏见》等经典名著时,我又忍不住在笔记本上抄抄写写了。回想起来那真是我人生中最自觉、最上进、最美好的年代。 中师三年,看到图书馆琳琅满目的书籍,我更喜欢读书了。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流连忘返,看看这本,我喜欢,摸摸那本,又舍不得放下。于是,在文选老师的指导下我除了读文学作品外,还读一些教学类的专业书籍,因此,我便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开始了计划读书、归类读书,坚持写读书笔记。 参加工作以后,我当了一名老师。我又喜欢上阅读报刊杂志,并试着在报刊上投稿,我的心豁然开朗,发现心中还另有一片天地,觉得自己和外界是紧密相连的。 后来,我在同事的介绍下开始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思考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力度,解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难题。读到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让我相信:努力可以让今天的我超越昨天的我,一天比一天有进步。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才明白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多么重要,只有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让他们的精神在蓝天下自由地呼吸。读了孙双金老师的《关于情智课堂的经典思想》,我倍受启发,定下了《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研究》这一市级课题的申报题目。于是,为了完成课题,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一起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学生一起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幸福成长,而我自己也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就连个人气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自己读书多了,收获多了,又当了20多年的老师,也就“好为人师”了。我时常推荐学生阅读各类经典书目,大到文学名著,小到诗词歌赋。我还对我的学生说:读书要广,要有猎奇心理。面要广,当然也要精,对一个方面要深读下去,也是慎独,做到君子慎独。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本人其貌不扬,但每多读一本好书,便觉得减去一分自卑,增加一份自信。每每有所领悟,便觉得欣喜万分,如果说,现在的我不能“气自华”,那肯定是我读书不够,所以我还要继续继续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书页翻过,翻过春夏秋冬,翻过我的成长之路,翻过喜怒哀乐,读书知书识礼。 读书皆故事…… 作者简介 杨改萍,长武县罗峪完小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