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 收藏单位:三原县博物馆 文物介绍:枕长18厘米,高8.5厘米,宽20厘米,重0.68千克。瓷枕整体呈元宝形,平底,枕顶略凹形成弧度。通体施白釉,有细微开片,雕刻忍冬等花卉图案,胎黄。 瓷枕,即瓷质的枕头。考古资料表明,在我国最古老的枕头是天然石块,后来开始使用初步加工过的石块作为枕头。以后逐步扩大到使用其他材料来制作枕头,例如竹枕、玉枕等,历代留存下来数量最多的则是瓷枕。瓷枕是一种生活日用品,它是中国古代瓷器中较为流行的一种造型。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唐朝时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时期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为什么古人以瓷作枕?古书上有记载:“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故瓷枕成为民间普遍喜欢使用的消暑纳凉的寝具。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其实就是如玉石般的青瓷、白瓷或青白瓷的瓷枕。可见,瓷枕是消暑的良好卧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