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经历了2020,却没想到在2021年岁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古城西安的冬日显得尤为寒冷,给这座十三朝古都猛然按下暂定键。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距离古城西安90公里的西岳华山姊妹山-----被人们誉为陕西九寨沟的少华山脚下,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守护我们的省会西安,守护三秦大地的安宁,自始至终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从未停歇,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展现着抗疫一线华州人的责任担当。西安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从中央到地方,一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迅速打响,白衣执甲 夜以继日,省内各地,兄弟省市 ,逆行驰援 西安抗疫,与我同担,一批批医生护士紧急驰援西安,在古城西安的各个角落,一批批党员干部迅速冲上一线,一批批抗疫物资迅速汇集成爱的暖流,一段封闭小区的居民齐声高唱国歌的视频感动无数人,正是这种众志成城的力量,让我们能战胜一切困难和考验,并在攻坚克难中实现更多成长和进步。我是一名技工学校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基层作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中,作为居民小区的防控值守志愿者,感到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今夜我们就出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应对西安市新冠肺炎疫情,及时发现传染源头,坚决阻断疫情扩散蔓延,2021年12月15日,接到渭南市华州区卫健局的的紧急通知后,华州区人民医院院涌现出了一大批思想觉悟高、专业素质硬的医务工作者,由于名额有限最终确定了20名核酸采样队员支援西安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并于2021年12月18日16:00与华州区中医医院、通用环球中铁华州医院共45名核酸采样队员代表华州区出发前往西安。这里有一个感人的道别,一名护士整理好行李准备出发,
拉了一下丈夫的手,转身走出了家门,“等一等”,丈夫叫住了她,丈夫拿出一条新的围巾,尽管她知道穿着封闭的隔离服,围巾也用不上,但他还是亲手给她围好,因为这里有他的鼓励和虎年的祝福:“因为这是你的工作,为了守护西安的平安,你就放心去吧。不过,你要保护好自己,省得我牵挂,我和女儿等你平平安安地回家”。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华州的百衣天使,作为抗疫战线的尖兵,勇敢逆行,用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与职业本色。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正在入党,我也要争先”。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无情,人们众志成城战疫情,自西安疫情发生以来,华州区广大疫情防控志愿者守初心、担使命,全力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战胜疫情!西安加油!一抹抹奋力抗疫志愿者的身影令人们深深动容,志愿者纷纷走访入户、下沉社区,登记信息、扫码测温、小区值守等工作,昼夜接力,守万家平安。气温骤降的户外,寒风呼啸的夜晚,志愿者们顾不上休息,24小时轮班值守,一个个志愿者毫不畏惧,身着“红马甲”、臂戴“红袖标”,为人民安全筑牢“防疫墙”。
寒夜虽冷,但他们的出现无疑成为了这个冬季最温暖的颜色,“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正在入党,我也要争先”,在华州区,无数青年党员、团员们主动发声,奔赴一线坚持以小我融入大我,以昂扬之姿筑牢抗疫防线。这个冬天很冷,抱作一团的心却很暖,在疫情防控一线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灯火 。尽管我还在治疗康复期,看到单位人手紧张,自己虽然是一个五十六岁的老同志,自己主动请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到西关社区参加防控值勤、入户摸排、信息报送和新闻采访报道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从不叫苦叫累,人社局小区有些老年人尽管有智能手机,但老年人使用不熟练,我不厌其烦地给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并指导老年人扫健康码和行程码,经常在晚上十点冒着刺骨的寒风入户摸排西安返华州区人员信息,确保不漏一户,并向社区提出了网格化和拉网式排查的合理化建议,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工作之余,利用自己文学创作的特长,创作了散文《西望长安,疫不容辞》,诗歌《西安加油,长安无恙》、《秦砖汉瓦,筑起了一座英雄的城》等作品16篇刊登在《渭南日报》、《华山文学》《陕西民进》、民进中央网站、西安新闻网、《中国作家网》等刊物、网站平台,鼓舞了抗疫一线党员干部的斗志,书写了新时代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我们华州区技工学校在人社局小区防控值守,我校一名青年志愿者对我说:“虽然我们是一名老师 ,不能和白衣天使一样到西安抗疫一线进行核酸检测,疫情流调,但在小区防控值守,我就觉得无比光荣和自豪。在岗位上,小区的爷爷、奶奶常常给我们送来热开水,听到他们的一声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我觉得受之有愧,更要对得起志愿者的神圣称号”。
巾帼不让须眉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主动报名,显巾帼担当。尽管他们中有的家中有嗷嗷待乳的婴儿,有卧床不起需要照顾的父母,“我报名!我参加!我可以去!”听!一句句主动请缨回响着新时代的巾帼担当。在华州,处处都闪现着她们的动人身影。守护家家平安,是她们的初心誓言。寒风雨雪中,每天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她没有任何懈怠,为避免耽误工作她们就尽量减少上厕所次数,甚至不敢去喝水,默默奉献着为抗击疫情、为人民办实事、干好事的火热激情,在她们眼里,整个陕西疫情防控一盘棋,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汗水浸湿了秀发,雾气模糊了视线,夜幕下坚守的倩影,让整个寒夜暖了起来,责任和担当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彰显着城市的精神气质,责任和担当是一道“必答题”,更是一张在“疫”考中向西安人民递交的优秀答卷,相信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共同的守护都是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12月23日晚,我凭窗远眺,雨雪霏霏之中的华州美丽小城灯火阑珊,在每个人的眼中,疫情防控志愿者充满的战胜疫情的坚定与执着的激情,是否也鼓舞到你?是啊,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创新、英雄的城市,这座城屈服过吗?没有,安史之乱给长安城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但它毅然站起来了。二虎守长安,战胜了刘镇华的镇嵩军,日本鬼子的飞机炸不倒英雄的西安城,我们的省会西安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危难而绝地逢生。正因为这些,我们才有资格说古城西安称得上是一座英雄的城。英雄的城并不是因为拥有悠久辉煌的汉唐遗风,而是它面对灾难困境时所持有的那种勇敢坚韧的精神和意志。泱泱灞河水,滋养出英雄的城市,哺育出英雄的人民。古城西安,成为英雄汇聚之地。
当1300万双手紧握在一起,当亿万颗中国人的心紧靠在一起,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心中升腾起昂扬的斗志——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 西安这座英雄城不仅属于西安人民,它更属于千千万万为战胜新冠疫情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医务工作者,志愿者,英雄城西安也属于无数为西安抗疫作出努力的每一个中国人,西安见证了我们这个国家的伟大,民族团结,生生不息。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弹的时候,如果我们做不了舍身报国的英雄,如果我们不能亲临一线治病救人,那么我们至少应该听从党和政府的号召,待在家里不乱跑,不给国家添麻烦。对于传染性极强的新型冠状病毒,最好的防御就是闭门不出,最好的配合就是闭门不出。不出门,不聚集,不跟外人接触,才能有效地避免交叉传染。
在人杰地灵的古城西安,每一篇诗歌,每一处自然人文景观,都经历过蝶变,可以说是过去和未来的重叠,是历史遗篇,当代华章。古诗里映射出的幸福梦想,正在照进现实,它从未像今天这样距离我们如此之近。伫立于华山极顶看日出,远眺八百里秦川,俯视渭河,心中无限自信、豪迈和激越。在曲江池和灞柳飞雪遗址旁,游客们流连、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定格它们昔日的繁荣。他们亲耳聆听过慈恩寺的晨钟暮鼓,也亲眼观赏过灞河岸边的绿柳“飞雪”。穿越时空,长安城已经远去。我们相信,疫情过后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必定活力迸射。砥砺前行的三秦儿女,将以新的姿态,拥抱新的时代,创造新的奇迹。
作者简介:孟宪春,男,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人,笔名三秦风烟、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华县第八届、九届政协常委、渭南市政协委员、民进渭南市华州区第一届总支副主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校园作家协会会员、华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散文网签约作家、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