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小场曲子简介
小场曲子是流传在合阳县金水沟畔黑池镇高池村的一种民间戏剧形式,据村中老人回忆,清代时本村几位年轻人在华阴、华县一带当学徒时,观看到当地民间艺人表演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出于爱好,就跟着学起来,后来艺成返家。在闲暇时间自娱自乐,再口传心授给自己的后代或者本村爱好者,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只是一种随意的民间坐唱艺术形式,表演时以三弦出头,故而称“弦子戏”,又因演唱时人员和场地大小不受限制,所以又叫“小场曲子”。
小场曲子表演的唱腔是现代眉户戏的前身,其所用曲调很多部分现代眉户戏已经不用。开始由三弦领头,平音板胡随后,后来又加上了二胡、底胡等乐器,使得唱腔更加优美动听。武场面没有鼓板之类,用四页瓦掌握节奏,加上梆子、撞铃。还有一个人手拿一根筷子,敲击着一个五寸左右大小的青花瓷碟,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更加增添了小场曲子的生活气息。
解放后,小场曲子表演一直未停过,它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保留在高池人的心里,2013年,村中艺人自发组建了“高池村小场曲子”班社,恢复排练了几折小戏,在村中自娱自乐。2015年,合阳县非遗保护中心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跟踪采访、收集资料,并撰写新闻报道,还组织在洽川风景名胜区和中国民间情歌会现场演出,受到省非遗保护中心的高度评价。2016年9月,小场曲子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小戏小品大赛,新编剧目《黄河魂》一举成名,荣获优秀剧目奖、优秀表演奖等五个奖项。
合阳县非遗保护中心在高池民间艺人积极配合下,挖掘整理出17个小场曲子传统剧目和50多个曲谱,这其中有历史题材的《古城会》、《鞭打芦花》、《秦琼观阵》,也有反映群众日常生活的《打脏》、《吃醋》、《说媒》等。目前“高池小场曲子”班社成员有12人,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45岁,还吸收、培养了村中一批年轻的爱好者,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鲜活的血液,赋予了小场曲子新的活力,为传承、保护优秀的民间艺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合阳小场曲子剧本短小,剧情集中,曲调优美,语言生动,贴近生活,让人如痴如醉,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相信,小场曲子一定会重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