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博物馆文物云展览
普贤菩萨石造像



年代:南北朝
收藏单位:三原县博物馆
文物介绍:造像高23厘米,重3.1千克。首饰高髻,面目圆润丰满,双手抱一物置于胸前,结跏趺坐一卧象上,火焰形背光,卧像下长方座,雕刻精细。
普贤菩萨为“普赴一切处,助佛济超度众生”之意。普贤菩萨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普贤菩萨多以骑白象的形象出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大分裂,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各族的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自己时刻都可能沦为牺牲品,劳动人民的生活则更没有保障和安全感。这期间,统治者看到佛教的传播对于安定社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佛道大盛,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让大家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寺院经济的发展,诞生了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其中雕塑中的造像雕凿,成为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的辅助手段。这时期佛教造像在原有的犍陀罗风格基础上,加以适当改造,创造出了适合汉风的新像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