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华起义故事》节选——春苗破土之高塘民团与公民自治会(二)
诵读者:刘艳
诵读内容:
1925年11月(阴历九月),孙景福又催收当年第四茬烟款。这年,每亩烟款累加已超过二十多块,农民财力枯竭,早已无钱可纳,纷纷四处躲藏,高塘塬上一片慌乱。东阳村一些农民躲进东阳小学法明院,如狼似虎的团丁紧随其后追赶,小学生们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非常惊奇,纷纷伏到墙头观看,有的甚至大声惊呼。十一岁的小学生雷易经,刚把头露出墙头,被团丁发觉。团丁不由分说,便向学生们开枪射击,可怜年幼的雷易经被团丁活活打死。学校一名教员找孙景福理论,又遭毒打。孙景福倒行逆施,激起极大民愤,一个个群众怒不可遇,纷纷奋起反抗。高塘党团组织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开展斗争。谷堆小学陈述善、高塘小学赵和民,王芾南(王林),首先发动各校师生到乡下控诉孙景福滥杀无辜、霸占钱财、欺压百姓的种种罪行,动员群众团结反抗。接着这三名共产党员带领各校师生和群众,在高塘街召开国民大会,举行了浩浩荡荡的的示威游行。数千人组成的游行队伍,举着旗帜、土枪、根棒高呼;“打倒民贼孙景福!打倒军阀杨海合!打倒土豪劣绅!打到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群情激奋,势不可挡。孙景福吓破了胆,连忙将他控制的独立连调史村老巢看家护院。党团组织与旅省华县同乡会联系,列举孙景福罪状,大造声势,又组织各村“神团”、“民团”、“红枪会”团结一致,加强反击孙的反动武装,同时联络各校教员、开明士绅、社会名流与孙景福打官司。华县当时比较有名的士绅史子衡、史子京、何鸣魁、张健仁,赵楚珍等都参加了驱孙斗争。华县驻军营长梁孝娃比较同情革命,也支持这一斗争。华县县长刘直清(渭南人)儿子刘仲哲亦为革命同志,支持这一革命行动。孙景福很快输了官司,但他不甘心失败,命令爪牙偷袭三教堂农民武装。革命群众早已侦查掌握敌情,遂将计就计,埋伏在其必经之地,将前来偷袭之敌全部擒获,当场处决孙之帮凶——独立连连长和一名恶丁,收缴了一些武器,余皆遣散,恶霸孙景福受到沉重打击,自料难敌,率领残兵败将逃进秦岭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