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法
编者按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提升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起坚强堤坝。
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持续常态化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热潮,让人们深切感知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不断涵养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责任,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社会共识,切实筑牢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需要人人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全社会同心共筑国家安全的“命运共同体”,厚植捍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当前,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定必胜信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以贯彻实施国家安全法为抓手,提升全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切实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各项工作,我们必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起坚强堤坝。
【国家安全法解读】
一、立法背景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安全,任何经济、民生和民主,任何改革、发展和建设都无从谈起。正因如此,所有国家都把维护本国国家安全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通过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径,是各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通行做法和国际惯例。1983年国家安全部成立后,即组织力量着手研究国家安全工作的立法问题。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给国家安全机关的反间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立名正身”,使得国家安全机关的反间谍工作全面走上了法治化的轨道。1993年《国家安全法》是以国家安全机关的反间谍工作为中心的国家安全立法。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全新的战略思想,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方针政策。《国家安全法》就是要把党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这一新方针政策法律化、制度化,赋予其法律约束力,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制定国家安全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完整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简称:《反间谍法》)。《反间谍法》对现行《国家安全法》从名称到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反间谍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2月22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同时废止。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国家安全法》,该法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十一个领域的国家安全任务进行了明确,共七章八十四条,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亮点解读
新《国家安全法》,是针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法律,这部新法的出台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新《国家安全法》》总则中明确国家安全法的主要目标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二)体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理念
新《国家安全法》突出了一个亮点,即在多条条文中强调人民的根本利益,如第三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第七条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第十六条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些规定体现出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了立法为民的立法理念。
(三)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
新《国家安全法》增加对太空、深海和极地等新型领域的安全维护任务,增加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供给和质量安全的规定;明确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同时防止核扩散,不断增强有效应对和防范核威胁、核攻击的能力;明确要求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等等。新《国家安全法》还规定,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从文化领域保障国家安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此外,新《国家安全法》第十一条、第四十条首次出现与港澳、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这些规定体现出国家在新时期对不同的领域在国家安全方面都做好了准备,也向各界显露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
(四)与其他部门法紧密结合
《刑法》规定了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新《国家安全法》对危害国家安全方面作出了更详细的规定,使得维护国家安全的立法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而我们身为公民应该要做的就是遵守法律的规定,维护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1年4月14日
国家安全法问答
一、什么是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法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对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家安全立法作出了重要部署。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国家安全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正式生效。
《国家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中央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明确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制度,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保障作出了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安排,为构建和完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提供了完整的框架,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律和制度支撑。
二、国家安全法的“前世今生”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8号公布 施行过一部国家安全法,主要是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履行的职责特别是反间谍工作方面的职责。但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这部法律已难以适应全面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需要。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相应废止了1993年2月22日通过的国家安全法。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三、《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国家安全法》共7章84条,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总则,规定了国家安全的定义,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全民义务、法律责任、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
第2章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规定了各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第3章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规定了各部门、各地方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
第4章国家安全制度,规定了十项国家安全制度和机制。
第5章国家安全保障,规定了法治、经费、物资、人才等一系列国家安全保障措施。
第6章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规定了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履行的义务和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7章附则,规定了《国家安全法》的施行日期。
四、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2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的核心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包括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的安全。
五、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3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六、《国家安全法》对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怎样规定的?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3条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安全法》的立法指导思想,《国家安全法》所有章节、条款都遵循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国家安全法》的始终,比如,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领导,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本质特征。
《国家安全法》第4条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人民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坚持的根本宗旨,在《国家安全法》第1条立法宗旨中强调“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第7条基本原则中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在第16条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中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第33条对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作了专门规定。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面系统的安全观,《国家安全法》第二章“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对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的任务作了系统规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同时,为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法》第三章规定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第四章规定了国家安全制度,第五章规定了国家安全保障,第六章规定了公民、组织的义务和权利。
七、《国家安全法》关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怎样规定的?
在《国家安全法》中,关于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第4条规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
二是第5条规定:“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这里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八、《国家安全法》关于人民安全有哪些规定?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国家安全法》的一大亮点,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人民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比如,第1条在立法宗旨中明确“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第2条将“人民福祉”纳入国家安全要素;第3条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第7条突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第16条规定“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第27条规定“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第33条规定“国家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等。
二是妥善处理国家安全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比如,第7条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把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准绳。第66条规定“履行国家安全危机管控职责的有关机关依法采取处置国家安全危机的管控措施,应当与国家安全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的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民、组织权益的措施”;第83条规定“在国家安全工作中,需要采取限制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特别措施时,应当依法进行,并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为限度”等。
九、为什么说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
国宪法第5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国家安全法》第1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十、《国家安全法》关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14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立了重要遵循。这是我国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4月15日,是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因此将其确立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后每年这个时间都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时刻不忘国家安全的良好氛围。
十一、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哪些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根据《国家安全法》第77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下列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一是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有关规定;二是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三是如实提供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证据;四是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五是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和有关军事机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六是保守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七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八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不得向危害国家安全的个人或者组织提供任何资助或者协助。同时,根据《国家安全法》第78条规定,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动员、组织本单位的人员防范、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第79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根据国家安全工作的要求,应当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相关安全措施。
来源: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 时间:2020年4月13日
为什么要制定国家安全法
一、制定《国家安全法》,是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发展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非传统领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我国已有的国家安全立法同我国所处的战略安全环境、各项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还远远不相适应。制定一部应对国家安全的各种威胁和风险,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工作的法律,有紧迫的现实需要。
二、制定《国家安全法》,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迫切需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做好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遵循。为此,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地位,科学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任务,建立健全国家安全制度和国家安全保障措施,为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制定《国家安全法》,是完善国家安全体制机制的迫切需要。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党中央成立了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了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针对维护国家安全工作存在的国家安全资源和力量分散,统筹协调不够;国家安全战略规划缺乏,顶层设计不够;情报信息捕捉滞后,综合研判不够;应对机制运转迟缓,快速反应不够等问题,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国家安全工作的相关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地方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规范国家机关、公民和组织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合力。
四、制定《国家安全法》,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作出了明确部署:制定一部立足全局、统领国家安全各领域立法工作的综合性法律,同时为制定其他有关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提供基础支撑。
制定《国家安全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国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贯彻实施好《国家安全法》,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来源:搜狐网 时间:2017年4月18日
策划:白珊 刘思含
编辑:白珊 刘思含
排版: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