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汉中市图书馆父亲节推荐:7本书读懂父爱如山

2025-10-04 16:28:57 661

汉中市图书馆父亲节推荐7本书读懂父爱如山

本周日是父亲节,这个起源于美国节日,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与炽热的母爱不同,父爱常常被我们忽略,因为它总是隐藏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我们,来的不够猛烈。汉中市图书馆精选了几本图书作为父亲节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感受如山的父爱吧~

1、《爸爸的力量》斯蒂芬·波尔特著 高文辉译

这是一本美国权威亲子关系专家斯蒂芬波尔特全面解读父爱影响力的著作,向我们揭示了孩子未来的三大领域——职业、个人、金钱,与父亲之间的紧密关联。作者指出,我们在职场中的诸多问题皆来自父亲的养育方式。父亲在孩子职业选择和工作习惯方面的影响力大大超过母亲。孩子未来选择什么职业、孩子未来在职场上的表现和孩子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自信心,都与父亲密切相关。

波尔特博士为我们详解了父亲养育儿女的5种基本类型,包括人们最希望拥有的良师益友型父亲,以及避之不及的苛求成就型”“定时炸弹型”“消极沉默型缺席型父亲。同一位父亲一般会展示出多种风格。但是,每位父亲都明显倾向于某一类型。而且,如波尔特博士所说,这些类型的影响会贯穿今昔、始终如一、持续不断

本书帮你洞悉爸爸的力量,确立自己的教养风格。全面了解父亲的角色,不但可以弥合父子间的情感鸿沟,更能将父亲的影响力转化成事业生活的幸福力,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方式。

2、《爸爸,我们去哪儿?》·路易·傅尼叶著 李欣译

这不是一部搞笑书,却处处引人发笑

这不是一部悲痛书,却让人欲哭无泪。

这不是一部励志书,却充满生命力量。

有人说,生出一个残障儿,就是遇到一次世界末日,而他,遇到了两次!

他是让·路易·傅尼叶,在法国文坛和电视圈拥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在一身的光环背后,隐藏的却是他多年来避而不谈的两个残障儿。迟至四十年后的今日,他决定送给他的孩子这本书,用来表达他的歉意,以及永远没有说出口的爱。

然而,傅尼叶却以异于其他残障儿父母的幽默口吻,诉说自己的经历,甚至轻松地开起儿子的玩笑。他说不想让读者哭泣,只想带来欢笑,但如此轻盈的叙述,却字字精准地刻划出了他身为一个父亲的痛苦挣扎。

相较于众多描写生命伤悲的题材,《爸爸,我们去哪儿?》打破了我们对悲伤的看法。傅尼叶选择直率地嘲弄自己的遭遇,正如他所说的:幽默,是对付痛苦最好的武器!我们可以不流泪,以另一种方式越过生命的伤痛与困境!

3、《准备好:新爸爸实用指南》加里·格林伯格,珍妮·海登著

《准备好:新爸爸实用指南》是一本进入老爸同盟不可或缺的生存手册,作者传授的哺养婴儿的技巧和窍门非常实用,手把手教一个新爸爸成为合格老爸:准备数码设备记录宝宝的出生,掌握挑选童车的技巧,开发宝宝的各种技能,带宝宝去酒店度假体验生活,带宝宝去郊游的高级攻略。

本书充满了有趣的图片和详细说明,作者的幽默感能给睡眠不足,浑身被果酱淹没的新爸爸最重要的引导。

4、《爸爸其实很爱我》小茹著

爸爸到底爱不爱我?

心怀不平,苦苦追问三十年可当她最终在眼泪中明白,爸爸过世已三年……

这是一本真实的书,书中所有内容都源自作者的真实回忆。

自幼性格内向又由于在很小的时候与父亲分离,对父亲的感情渴望又疏离,加之妹妹出生,父亲对妹妹的宠爱超过, 导致我在很多年里都因爸爸不爱我而痛苦。直至父亲去世后,在回忆中,很多温馨温暖的片段纷至沓来,加之随自己生活阅历的逐渐加深,对父亲的理解也越来越多,而最终领悟、感受到了父亲的爱——爸爸其实很爱我。

5、《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李敖著

台湾著名作家李敖先生,是海内外文坛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治学严谨,学贯中西,著述丰富多彩,作品独树一帜,豪放兼婉约,风趣而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海内外读者所注目。

这些发自牢狱的信件,集知识性、趣味性于慈爱之中,表现出伟大的父亲对女儿的最大恩德与关怀。虽这些信件可算是不成格局中的一些破格出局的例外。一世之有感于父女之情,忧患之书著,必将啼笑以视斯文。

6、《父亲加女儿等于回忆》朱自清、巴金等著

一个背影,一件童年往事,一句没有兑现的诺言,亲情在温暖的文字中弥漫。哪怕是冲突、伤害、误解,亲人间的点滴都会在日后的回忆文章里酿出甜蜜的味道。

父亲担心恋爱的女儿受伤害;孩子诉说着对父母的爱和愧疚;兄弟间回忆着无价的情义。亲情就是当年炉口映出的一小片火光,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让人不经意间便会想起它。

7、《女儿的台湾,父亲的大陆》陈浩著

这是一本既大气沧桑,又细腻委婉的重量级作品。作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积极投身台湾党外运动的外省子弟,作为养育着两个女儿的单身爸爸,陈浩在此书中倾力书写他的台湾情怀与对女儿的柔情。而对于父母的故乡中国大陆,自八十年代末迄今多次旅行的经验,使他具有独特而深入的观察,同时窥见了更多父祖的秘密。

从台南的新营小镇到长春的父祖之乡,从台北的党外杂志到北京出租车司机口中的段子,从战乱中迁徙的父辈故事到投身政治变革的激情呐喊,六十年代的童年记忆,七八十年代的时代氛围,九十年代的媒体工作经验,父女间的柔情怪嗔……陈浩娓娓道来,一种别样的情怀,一种浓浓的对于台湾和大陆的双重乡愁,荡漾在文字中。

来源:汉中市图书馆父亲节推荐:7本书读懂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