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
时间为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
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而北半球的
日照时间最长。

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
一候鹿角解,属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
二候蝉始鸣,雄性知了开始鼓翼而鸣。
三候半夏生,喜阴的药草开始了生长。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
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
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
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
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一般到夏至人们都会举行祭祀仪式,
祈求苍天保佑灾消年丰。此时民间新麦方出,
人们以面食敬神,夏至吃面的习俗也流传至今。


为消夏避暑,
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子用来扇风引凉,脂粉则是用来涂抹,
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来源:画说传统,本文文字、漫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