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致远】
“大爷,您好!我们是垃圾分类志愿者,为了保护环境,资源再利用,来向您宣传垃圾分类。”
“大妈,您好!您家垃圾桶里的垃圾分错了,您看,毛豆壳是易腐垃圾,不能丢在其他垃圾桶里。”
近日,在富阳银湖街道沈家坞村农户家门口的垃圾桶旁边,来了几名帅气的青年,他们手拿宣传手册,翻桶查看,入户指导。
6月上旬,沈家坞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发出公告:“垃圾分类是全体村民的事,分类指导、分类监督、分类宣传急需志愿者参与,欢迎本村村民踊跃报名。”公告一出,沈家坞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接连接到几位高三毕业生的电话:“我们高考已经结束了,正愁在家里没事干呢,我们可以来当志愿者吗?”
5名准大学生来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村书记奚黎恩给他们开了个会:“我们沈家坞村有你们这样的热血青年,未来可期!”
说干就干,准大学生们穿上红马甲,进商铺宣传、入企业检查、进家中指导。半天时间下来,走访村民100余户、企业18家、商铺10余家。准大学生们说:“垃圾分类要落实长效机制,我们在暑假中将不定时进行监督检查,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来源:杭州日报 时间:2022-06-19
甘肃兰州敦煌路小学:垃圾分类进课堂 师生携手同分类
“没想到在学校里投放垃圾就有这么多的门道。以后我们一定会坚持分类,为美好的校园环境作贡献。”11月18日上午,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七里河区教育局、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及甘肃源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敦煌路小学会议室开启了垃圾分类趣味课堂,通过有趣、多元的互动方式,让垃圾分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城市垃圾分类都采用四色垃圾桶,分别是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如纸巾、砖瓦陶瓷、渣土等都应放在其他垃圾桶,易拉罐、牛奶瓶、废纸等应放在可回收物桶……”工作人员通过短片向师生们讲解垃圾分类的现状和重要意义,以及垃圾不分类的危害、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
“来,来,来!我们一起做!大家伸出双手,一起爱护我们的地球。十个手指,从左往右挨个数,跟着口诀一起念……”工作人员带领大家一起做起了垃圾分类手指操,通过简单的口诀,让看似复杂的垃圾分类知识,一下子就简单起来。
随后,工作人员携四色人偶,与师生进行“送垃圾回家”的互动小游戏,用实践活动教孩子们垃圾分类的知识,从现场分类结果看,大家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应该从小朋友抓起,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理念。”现场的一位老师说,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们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从小就知道要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十分有意义。
敦煌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垃圾分类是创办绿色校园的重要基础,校园中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通过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把学校中的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能够创建绿色校园,还能实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此次垃圾分类主题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孩子们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同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来源:甘肃学习平台 时间:2020-11-30
昆山张浦:“小手拉大手” 垃圾分类“走”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垃圾分类管家团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居民自治理念入脑入心,6月12日下午,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新吴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让文明零距离”活动,通过成立垃圾分类“亲子管家团”,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在全社区倡导分类文明新风尚。
培训先行,练好分类基本功
当好垃圾分类督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全面了解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张浦镇新吴社区组织社工为新加入的“亲子管家团”成员开展了垃圾分类专题培训,详细了解了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分类知识,零距离地进行了现场互动问答,让大家掌握了分类的基本知识。
亲子宣导,画好分类同心圆
“亲子管家团”走进该辖区枫情佳苑小区,采用小喇叭巡回宣传的方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和垃圾投放时间段,并在多个垃圾分类亭处守候,对“过时投放”居民进行了积极劝导和宣传,引导居民自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本次活动共发放垃圾分类宣传页50份,签署垃圾分类承诺书30份,劝导“过时投放”居民10人。张浦镇新吴社区副书记周静芳表示:“我们通过垃圾分类亲子管家团的成立和运作,可以使社区居民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营造社区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推动社区垃圾分类有效落实,切实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今后,新吴社区将继续致力于垃圾分类工作,动员和凝聚更多的有爱居民加入管家团队伍,为新吴社区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2-06-13
七旬“守桶员”垃圾分类很精心
单爪铁钩、双爪铁钩、手持破袋小刀片、水桶脸盆、木质小坡道……这是丰台区南苑街道槐房社区大泡子4号楼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守桶员”李传芝的“神器”。“都是老伴儿帮我做的,他是我的编外‘守桶员’,垃圾分类是件‘重要的小事’,每个人都不能旁观!”李传芝告诉记者。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蓝白格的衬衫显得干净利落,干起活儿来干净又利索,很难让人相信李传芝今年已经72岁了。说起上岗垃圾分类指导员,她说是“咱也赶趟时髦!”小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后,李传芝听说社区招募垃圾分类志愿者,很快响应报了名。经过一段学习培训,这位古稀老人正式“上岗”,带头做起垃圾分类志愿者。现在李传芝负责的“责任田”涉及大泡子4号楼6个单元门90户居民,以及楼后平房户区域。每天7时至9时、18时至20时“守桶”帮助居民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剩菜剩饭茶叶渣是绿色厨余垃圾桶,装厨余垃圾的袋子要投入灰色其他垃圾桶,充电电池、杀虫喷雾罐等是有害垃圾……”谈起垃圾如何分类,李传芝说得头头是道,其实刚开始她也是蒙的。“别看垃圾桶就四个颜色,可要分别记住哪些垃圾归哪类,对我这个老太太来讲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岁数大记性差,反复死记硬背就是最管用的笨办法,守桶的时候没人扔垃圾我就盯着分类表复习,居民来扔垃圾咱得立马儿能看出分得对不对。”
为了能让居民投放时感觉环境清爽,闻不到异味,李传芝每天早晨5点多就来到岗上,提前擦拭、消毒垃圾桶及周边,保持干净、整洁的环境。垃圾桶有一米多高,有时候瞅着桶底有居民投错的垃圾,然而手中拿的短木夹子却“派不上用场”,只能踮着脚尖、半个身子扎进去翻腾挑出。老伴儿李来顺发现后四处淘换找来铁棍自制了单爪弯钩,后又升级为双爪弯钩,桶里比较深比较重的垃圾袋也能轻松提起。虽说社区安排的守桶时间每天只有4个小时的岗,但她经常遛弯儿时不自觉地也会过来瞧瞧“加班”,老伴儿李来顺在空闲时间“接力”上岗。为了避免空档期居民错误投放垃圾,老两口儿还想出了土办法,在四色垃圾桶旁放了2个大盆、3个水桶,并且竖起一块写有“工作人员不在的情况下,请把垃圾放在‘桶’或‘盆’内”字样的提示牌子,让居民先把垃圾放入水桶和大盆中,等李传芝上岗后再进行分投,这样既有效避免了大桶分拣重复做工,也避免了占街分拣、环境脏乱。让人欣慰的是,看到这块提示牌,了解了这对老夫妻的故事后,越来越多居民自觉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
李传芝对生活垃圾分类充满期待,“现在大部分居民垃圾都能分对,我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小,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该‘下岗’了。”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7-27
银川康洁为民兴庆分公司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走进银川兴庆区掌政镇第一幼儿园,意在唤醒小朋友在垃圾分类活动中的积极性,旨在让垃圾分类在小孩子心中留下启蒙的种子,迎接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生动讲解了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和保护地球、爱护家园等问题,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提升垃圾分类的技能。小朋友们认真聆听,更多的“get”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在游戏环节中,小朋友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通过垃圾分类小能手、你问我答、分类“乐投牌”等环节,实实在在地学习如何区分垃圾类别和垃圾桶,以及如何正确投放垃圾。不仅引导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更提高了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从小做一个环保“小达人”。
来源:人民资讯 时间:2021-05-31
策划:白珊 边艳婷
编辑:白珊 边艳婷
排版:马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