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的美好境界(之一)
文 | 赵丽宏
2022年4月是我们国家的全民阅读月。中国阅读三十人论坛,在“全民读书月”为读者举办系列阅读讲座。作为论坛的成员,有幸参加这样的阅读活动,与读者谈谈阅读,是我的荣幸。因为疫情,最近一直封闭在家,无法去图书馆。我只能在上海家中小小的“四步斋”里,面对着手机完成这场讲座,这在我也是第一次。我觉得虽然面对的是手机,但我心里想到的是很多和我一样爱书的读者朋友,我可以敞开心扉说些心里话。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阅读的美好境界》,这不是一个学术报告,而是一个读书人谈自己的读书经验,谈那些和阅读有关的难忘往事,谈我所喜欢的书。
为什么要读书?这个问题,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回答。一个不崇尚读书、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我想起一件往事,20年前在第十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大会期间,我的好朋友朱永新拿着一份提案到我的房间,他说要提交一份提案,建议在中国设一个“阅读节”,因为阅读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那时候我们非常担心阅读的空气越来越淡薄,整个社会崇尚金钱,物欲横流,大众话题谈书、谈阅读的非常少。朱永新做过一个调查,当时我国国民年均每个人读书不到一本,而且还包括孩子们的教辅书,很多中国人一年到头不读一本书,而那些发达国家的国民每年阅读书的数量是40至60本,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中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中华民族是爱读书的民族,读书这件事情一直是被赞美,被崇尚的,但现状是中国人不读书,不爱读书,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我非常赞成朱永新的提案,这个提案不是简单的设一个“阅读节”,而是要提醒中国人:我们不要忘记读书!我们要警醒国民:再这样下去,令人担忧。朱永新建议我再请一些作家朋友,一起来为这件事情呼吁,联署这一提案。后来,我找了王安忆、梁晓声、张抗抗、贾平凹,一起在提案上签了名,支持朱永新的这个建议。朱永新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之后每年都在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会议递交提案,提议要设“阅读节”,要重视全民阅读。他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为全民阅读呼吁,现在这件事情终于成为国人的共识,每年会举办这样的全民阅读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都会谈到全民阅读。读书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给人知识,让人认识世界的丰富宽广,认识人性的曲折,给人思想、给人力量,让人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读书还能美容,这并不是玩笑话,一个人如果爱读书会变美,会散发出一股书卷气,这种美是由内而外的一种优雅。
宋代有一个皇帝宋真宗,写过一首《劝学诗》,以前我们曾批判过这首诗,但这首诗很有意思,全诗共十句,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以前批判这首诗,说读书为了什么,是为了做官,为了发财,为了娶到年轻美貌的妻子?宋真宗这首诗的用意是劝导大家多读书。其中两句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书中自有颜如玉”,可以有另外一种解读:一个人多读书喜欢读书,他的容貌会变美。我给人题字经常写这句话。说到这里,想起美国总统林肯的一件趣事。一次有一个人向林肯推荐一个人才,说这个人可以当部长,但林肯看了这个人一眼,说这个人长相不好,我不喜欢。那个朋友非常惊讶,说你是总统,怎么能以貌取人呢?林肯总统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他说:一个人的容貌在30岁之前是父母给的,30岁以后的容貌是他自己塑造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在生命的前30年里不读书,是一个庸庸碌碌的人,一个庸俗的人,那么你的容貌会变得很丑。如果你在30年中一直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直与高雅、有价值的书陪伴,那么三十岁以后,你的容颜就会散发出书卷气,你会变得优雅……读书,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本好书,是一个智者用他毕生的生命去寻找,去探索,去思考,去追求,把一生的经验浓缩成一本薄薄的书。作为一个读者,我们只要花几个小时或者一天时间,就可以读到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所以,我经常跟年轻的朋友们说,我们读一本书就可以多活一次。经由一本书,我们可以走进一个智者的生命,跟着他活一次。我想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无数次这样的经验,那么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智者。那么,怎样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我们的先贤中有很多了不起的读书人,譬如清代的曾国藩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终身读书,直到生命最后一刻。可以说他活一天就读一天,生命不止,读书不止。他的读书方法归纳为6个字,我觉得是我们现代人可以汲取的。这6个字是“有志、有识、有恒”。所谓“有志”,就是有理想有目标,有远大的志向;“有识”,就是有见识,有思想,对任何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书本的知识。阅读就是让自己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独立见解的人;“有恒”,就是坚持读书。读书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应该是恒久的事情,陪伴自己一生。我很欣赏曾国藩先生说的这6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