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华山拳(剑)是以华山太极拳(剑)为主要内容的我国最古老的养生拳术之一,长期传承于陕西省华阴市岳西村,后扩展至附近企业、部队及社区,今晋、豫、鲁、琼等省亦有人习练。战国后期,孟子后裔孟金、孟瑞兄弟迁至陕西,其中孟金一支始居华阴孟塬,汉时复迁东泉店村,孟氏族人行医、经商之余,将上古素鼓舞蹈、揉跤玩耍等娱乐活动结合孟子“养气说”,形成了金狮扑虎拳法和拜仙桩,是为华山拳的最初雏形。
隋唐时期,迁居至西岳庙旁的西城子的孟氏族人,遇监造西岳庙的尉迟敬德,显出金龙四把太极拳术,华山拳名始振。有宋以降,族内各代拳师经与华山道人共同参研,结合华山山林动物运动形态,逐步形成了拜仙桩、阴阳锤、金狮扑虎、金龙四把、二仙传道和九十九式等系统套路,其中部分拳招经西岳庙会流传各省,成为日后山西太极拳的渊源之一。
华山拳以孟子的“养浩然正气”为理念,以儒道两家创立的内功修炼为根基,以太极图的动化为道,把中华养生之道中的精、气、神通过拳形有机结合。重道不重招,以悟道为首,竞技为末,是其最突出的特色。作为传承孔孟之道的特殊载体、民族优秀传统养生道法、近代“太极拳”的重要渊源佐证和关中地区极有影响力的拳种,其价值不言而喻。华山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太极拳剑的故乡,华山武术一直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
华山拳追求自然,追求养气之道,讲求自然随形,动作自如,不刻意造做,在它看来,因为过多的造型,影响气血的运动和周转,形成气血淤积和阻滞,又因为不造型,看起来似乎没有别的拳术那么花哨,引人入胜,情不自禁地想去模仿。它使顶天立地的成人犹如在母腹中胎儿,伸腿蹬脚,何其自在,在自由自在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2009年,华山拳(剑)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遗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