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二十四节气:今日处暑 |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2025-07-05 18:19:10 660


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太阳黄经达150°。处暑有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8月23日或24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的节气名。从黄经150°至165°的一段时间,约15.5日。太阳直射点由11°32′N移至5°57′N。“处暑”,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中国大部分地区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是比较明显的降温转折点,此时北方谷子、春玉米、高粱等先后成熟收割;棉花开始采收。南方早中稻收割;晚稻、甘薯须加强田间管理。


图片


节气民俗


喝凉药茶节令饮食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南方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受热中暑和生疮疖痱子,人们常以一些清热解暑、利尿解毒的草药,如金银花、淡竹叶、夏枯草、车前草、香薷、薄荷之类,加上石膏等矿物药,煎水或开水冲泡,代茶饮,以防暑解热,称“凉药茶”或“凉茶”。所用之药草,农村多自采,城镇则药店有专门配制者供售用。


采菱:亦作“蔆”,亦称“蕨攗”、“蔆角”、“水 栗”、“沙角”。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本。叶两型:沉浸叶羽状细裂;水上叶菱形,柄具浮囊。夏末秋初开花,单生于叶腋,淡红或白色,受精后没入水中,长成果实,称菱角,萼片发育成菱之尖角。类型甚丰:有四角菱、二角菱、乌菱等。果实可食。我国中部与南部栽培颇盛。始载于先秦典籍。《尔雅·释 草》:“蔆,蕨攗。”邢昺疏:“郭云,蔆,今水中芰者......俗名蔆角是也。”《汉书·司马相如 传》:“唼喋菁藻,咀嚼菱藕。”明·李时珍《本草 纲目·果五·芰实》:“〔释名〕蔆,水栗、沙角。”


节气俗语


处暑十八盆

〈谚〉处暑,二十 四节气之一。在立秋后,白露前。处暑后天气仍然炎热。十八盆,指沐浴用水,每天一盆,还得用十八盆,即还有近二十天的热天气。〔例〕你以为立秋就凉快啦,没听说“处暑十八盆”吗? 还有几天好热呢!


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

指处暑时节不见雨,白露下雨也迟了。〔例〕《纪历撮要》:“处暑雨不通,白露枉相逢。”勉及时也。……处暑白露,相去月余,而雨露必欲相因者,创始难为功,继事易为力也。天时不可姑待,而况于人事乎!(清·林伯桐《古谚笺》卷一一)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

指处暑时还没有下雨,庄稼纵然结了籽实也成熟不了。〔例〕处暑日宜雨。谚云:“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实也难收。”(清·顾禄《清嘉录》卷八)


处暑不拉头,割倒喂老牛


〈谚〉 东北地区农谚。到了处暑节气,玉米还不出穗,就不会有收成了,赶快割下来喂牲口吧。〔例〕1971年夏末,宝清县出现了罕见的低温……按一般情况,“处暑不拉头,割倒喂老牛”,有关部门已通 知要把没有希望的玉米割了做青贮饲料。(《天气谚语的应用·冷暖趋势和低温阴雨》)


内容来源:《知网公共服务公众号》


来源:岐山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