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山位于商州西北三十公里的大荆镇街北,海拔1200米。清明山原名玄武山,据清《续修商志》记载:玄武山,西北六十里,大荆集西。古柏峻阁,一方之胜。上巳,大会。
清明山,系东秦岭支脉细峪山的末端峰峦,山势巍峨,风光秀丽,似一条欲腾飞的巨龙活跃在大荆北面的群山之中。它的背后是约15公里的东西峪大峡谷。山门口,是“看山土地庙”,行至半山腰,山势变陡,一峰突起,林木阴翳,怪石虬龙,依次建有圣公圣母殿、药王殿、黑虎灵宫殿、马王庙等庙观。登上高耸入云的清明山主峰,是玄武大帝、无量祖师殿。东边是上八仙、天宫殿、送子娘娘庙,背后是无量祖师的僻静宫,西侧山后是太白神洞。清明山四时之景各异,景色独特。山上的庙宇典雅绚烂,建筑年代无从查考。清道光年间重修,光绪八年(1882年)再次重修,并立碑刻文,记述重修情事。文化大革命中,清明山上的庙宇殿堂及僧房被全部捣毁。仅存一副圣公圣母殿前的黑漆金字木制楹联:公心似水,灵昭万古千秋;圣德如天,福荫八方四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恢复清明山景点,重建庙宇殿堂,再塑金身,修复道路,恢复清明会。
据州志及清明山碑文记载:清明祖师会、二月二药王会、二月十五土地会,前人创立,后人继之,从古到今,年年不绝。
民国时期,清明会由大荆地区六社(保)承办,每保出一户,称为神头,六社(保)六名神头联办。
清明会每年过会都有秦腔、汉剧助兴,上演三天。将神迎入献殿后,敬神的人便出出进进,川流不息。会场上男女老少,摩肩接蹱,熙熙攘攘。会间,大荆地区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还有卖当的、搞杂耍的……这些都给清明会增添了几份热闹。清明会晚上放焰火,种类齐全,绚丽多彩,令人陶醉。是夜,清明山上的散灯如同万颗金星洒落山间,十分壮观。清明会正值春暖花开的大好时光,方圆数百里以外的群众也来赶会,其规模之大,人员之多,热闹的程度,都是其它庙会所不能相比的。解放后,清明会虽然被废止了,然而每年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奔赴大荆镇,攀登清明山。当地政府曾利用这一传统节日,举办过几次春节物资交流会,组织商品交流,传播各种经济技术信息,让古老的传统庙会发挥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