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之这时正是秋收时节,五谷丰登、瓜果满架,人们的心情最是喜悦。到唐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逐渐成为全民族的习俗。
中秋是恬静清雅的,传说唐明皇游月宫,见城楼门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便称月宫为“广寒宫”。
京剧《贵妃醉酒》里,杨贵妃自比广寒宫的嫦娥,称月亮为“冰轮”“玉兔”。中秋呈现的多是“寒”“清”“冰”“玉”之意境。
宁静而朦胧的月夜,让人澄思静虑。人们在敬畏拜月、融情赏月的同时萌发了天人之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月亏而盈,盈而复亏,却永远照耀在历史的长空。月亮永久而人生短暂,人生能不能像月亮那样生生不息?

李白《把酒问月》从“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写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苏东坡承屈原、李白之意,写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亮不总是圆的,它阴晴圆缺,周而复始。这样一来,人间之悲欢离合,又有什么可叹的呢?应淡然处之,融入其中,共享明月之美。

亘古明月
经典诗篇
穿越时光
温暖心田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月
【北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
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
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
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
好时节,
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赏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明清后,每逢中秋,人们便摆出果品,赏月畅谈。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吃月饼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到了明代,月饼才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月饼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拜月
很多地方有祭月、拜月的风俗。广东潮汕各地,每到中秋之夜,妇女们就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祭拜;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也会准备食物,燃香拜月,然后一家人围桌赏月用餐;而广西西部壮族则会在中秋前后设供桌“祭月请神”。

燃灯

玩兔儿爷

舞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