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讲好华阴非遗故事十五

2025-10-11 08:08:00 652

  “扑蝶”是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是一人或多人手持绑系好纸蝶的竹竿做舞蹈状,周遭一人或多人环围上前对舞,做出扑蝶之状。随着竹竿的前后左右舞动,蝴蝶便形成横空掠地、临池傍水之态。更有甚者,伴随着锣声鼓韵,舞者脚踩高跷,闪转腾挪为“扑蝶”之戏,场面更为精彩,蔚为壮观。此谓之“高跷扑蝶”是也。罗敷镇敷北村是锣鼓高跷扑蝶的传承根基,该村的“扑蝶”戏盛名远扬。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高难度的绝伦技巧,由于诸多社会条件决定,仅有其原生地敷北村相继传承。

    敷北锣鼓扑蝶,是一种悠久的传统鼓蝶舞,它发起于几百年前,人们当时称之为战鼓、年鼓、南瓜蔓兼自娱的形象型。鼓鸣蝶飞从其表演意向来看,以飞禽走兽的模拟招式配其锣鼓调的快慢韵律,最终达到高潮。这都是它的基本特征,形式上的模拟、风格上的独特。

   到了解放初期,人们在先辈的传承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以自娱功能为主的民间社火。 锣鼓扑蝶在它漫长的生涯路上,不断改进演变、推陈出新,都给其增添了色彩,使其阵容更为宏大,而且溶入了现代时尚,可看性更强。但其独存的古文化传统还是基本承袭下来。敷北锣鼓高跷扑蝶是以杂技艺术为表演形式,它的主要程序意象为这几个环节。一、锣鼓齐鸣;二、蝴蝶飞舞;三、龙凤嬉蝶。鼓乐和表演动作配合默契,表演程式严谨,有完整的套路,必须形成首尾呼应的完整,最终在锣鼓狂潮和表演狂欢、全集呐喊声中完整落幕。

   2015年,敷北锣鼓高跷扑蝶被列入渭南市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华阴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