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图荐书|馆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文献探究与宣介(七十五)
掩隐在历史文献中的珍贵记忆—中国13个世界记忆遗产
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
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国家申报项目不能超过两个。
目前,中国已有13份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从这期始,我们结合馆藏文献逐一介绍,追溯、探索这些掩隐在浩瀚历史中的中国记忆。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该书仍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其理论遍及中国、日本、韩国和越南。2011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版本是现存最古老的印刷版本,为1339年的木刻版,共18卷,该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
该书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原来9卷,古书早已亡佚,后经唐代王冰订补,改编为24卷,计81篇,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以人与自然统一观、阴阳学说、五行说、脏腑经络学为主线,论述摄生、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药物以及养生防病等各方面的关系,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保存了《五色》《脉变》《上经》《下经》《太始天元册》等20多种古代医籍,突出阐述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源。
新刊黄帝内经灵枢二十四卷
《黄帝内经》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问世,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祖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了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1. 黄帝内经
本书参考了数千年来人们对《黄帝内经》的大量研究成果,将原有经文翻译成了白话文,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中或隐或显的思想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全方位解读。
2.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经
本书针对十二时辰中所针对的十二经穴一一进行介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对应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对重点经穴、养生要诀、作息安排、饮食要点等有益健康的中医养生方法逐一解读,让您一边了解人体自身的奥秘,一边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3.医圣张仲景奇方妙治
本书精选医圣张仲景实用奇方妙方,白话解读,梳理药物组成及功效,做详细方药分析,是中医学习者学习宝典。
文章、图片素材皆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下期预告:掩隐在历史文献中的珍贵记忆—中国13个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