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平民化的创作思想: 来自童年的影响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无论是儿童歌舞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一直贯彻的是他“平民音乐”的主张,而且认为应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这种思想与他童年教育、家庭环境等是密不可分的。 黎锦晖出生在湖南湘潭,家境优渥,书香门第。祖父葆堂公曾在桂林当过知府,为躲避战乱,购田回湘。后来,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创设“新学”,并以此教育子女。于是,黎锦晖自幼既接受了四书五经的教育,同时也学习英文等“新学”。 而且,黎锦晖从小就表现出对民间音乐文化十足的兴趣。对民族音乐长期的执着,以及深厚的积累,为他在创作中重视民族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他曾在回忆录《我和明月社》中写到:“我童年玩过古琴和吹弹拉打等乐器,也哼过昆曲、湘剧,练过汉剧、花鼓戏……。” 中西兼备的学习内容,以及民间音乐的长期熏陶,都切实地影响了黎锦晖的音乐思想,让他在创作中注意社会现实与平民大众。 二、黎锦晖创作思想初实践: 充满童趣的儿童歌舞音乐 黎锦晖认为,“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于是,他着手歌曲的创作。不过,并非流行音乐开始,而是包括儿童歌舞剧与儿童歌舞音乐表演曲在内的儿童歌舞音乐。 某种意义上说,这算是创举。回顾中国各时期的歌舞创作,鲜有关注儿童的。黎锦晖独具慧眼地开垦了这片领域,希望用歌舞辅助教育,“增进知识与思想”。 1. 《麻雀与小孩》 处女作《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实践创作思想的开始。1920年,黎锦晖在开封学校实习期间,完成了该作的初稿,几经演出与修改后。在1922年,乐谱正式刊登在《小朋友》上。 这部儿童歌舞剧承载了黎锦晖的创作思想,全剧既有民族音乐,又有西方曲调,同时还具有通俗特征: 《麻雀与小孩》仿照了中国昆曲“曲牌成套”的结构。同时,又接近西方轻歌剧的样式(黎锦晖自述),即“以故事为基础……以歌舞紧密配合”。他根据剧情发展顺序,将全剧分为六场,每一场针对剧情内容配乐,一唱到底,搭配舞蹈,不用对白。 另外,黎锦晖在创作中不仅使用了民间曲调,而且还有西方的歌曲。比如第一场,前奏是民间器乐曲《大开门》,而演唱部分则是黎锦晖用某欧洲的儿歌填的词。 《麻雀与小孩(一)》音频二维码 《大开门》音频二维码 2. 《小小画家》 《小小画家》算是黎锦晖的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黎锦晖借用作品,揭露、讽刺不合理的教育制度,提倡个性解放的观念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剧中主角小画家,被望子成龙的母亲请了三位老师学习古文。但对古文毫无兴趣的小画家,只想出去玩。于是遭到老师的严厉训斥。后来,有位老师发现了小画家的绘画才能,决定发挥他的特长,因材施教。 除了体现自己的教育理念,黎锦晖在创作中依然贯彻平民化、通俗化的创作思想。像这首《背书歌》:接近朗诵式的旋律,在当时的音乐创作中较为罕见,但在我国的民间说唱艺术中大量存在。黎锦晖巧妙借鉴了这些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让旋律有起伏的同时,还营造了环境氛围,以及人物背诵古诗词时的吟诵感。既增强了戏剧冲突,讽刺了封建教育,又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天真顽皮的小画家形象。 《小小画家(六)》“背书歌”音频二维码 3. 《可怜的秋香》 这是一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塑造了一个名为秋香的孤女形象。黎锦晖在创作时,以中国的民族调式为基础,用民间音乐中的“承递法”为发展手段,写出一首结构紧密、中国风味浓郁的曲调。 《可怜的秋香》音频二维码 《秋水伊人——李谷一演唱的“五四”以来歌曲选》唱片封面 三、领军中国流行乐坛: 黎锦晖的“时代曲”创作 约在20世纪20年代末,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从儿童歌舞音乐逐渐转移到流行音乐——“时代曲”的创作上。一个中国的流行音乐教父也即将诞生。 虽然更换了创作领域,但黎锦晖的创作思想并未发生改变,仍是平民化、通俗化的准则。 1. 《毛毛雨》 1927年,由黎锦晖作词作曲的《毛毛雨》横空出世。这首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黎锦晖大胆地用中国民间情歌的手法与风格,表达出演唱者对爱情的追求,深受大众喜爱。只可惜,在当时显得有些露骨的歌词,让这首歌后来被贴上“靡靡之音”的标签,成为一众人抨击的对象。 本文选择了手风琴演奏的版本,忽略歌词,仅欣赏旋律,这就是一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具有较强民族风味的曲调。而且,清晰地展现了黎锦晖的音乐思想。 《毛毛雨》音频二维码 2. 《桃花江》 1928年,黎锦晖应南洋商人邀请,带领中华歌舞团奔赴香港、泰国等地进行演出。巡回演出几个月,却没有赚取多少报酬,在黎锦晖等人为回国路费发愁时,上海一家唱片公司向黎锦晖邀歌百首,《桃花江》便是其中之一。黎锦晖在聊起家乡的桃花江时,灵感迸发,这首歌就诞生了。 歌词描绘了封建的社会现实,表达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向往。歌曲采用了中国的民族调式,体现了中国民间曲艺的表演特点。由于歌词内容反映大众心声,旋律上口、通俗,很快就成为广受欢迎的流行情歌。 《桃花江(一)》音频二维码 《桃花江(二)》音频二维码 《桃花江》唱片盘芯 这个版本的演唱者是周璇与严华,二人真挚、生动地演绎,也为这首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 3. 《特别快车》 这同样是黎锦晖为筹措回国路费而作的歌。它的玄妙之处,在于多次使用了民间旋律旋法中常见的“鱼咬尾”和“连环扣”,这让乐句之间的变得更加紧密。再配以当时著名歌手王人美的演唱,让音乐尽显抑扬婉转之妙。 《特别快车(一)》音频二维码 《特别快车(二)》音频二维码 《特别快车》唱片盘芯
正因为他始终坚持平民化、通俗化的创作理念,且一直在创作中付诸实践,才会创作出充满童趣的儿童歌舞音乐,以及表露大众情感的流行音乐。他开创了中国儿童歌舞剧的体裁,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培养出大批流行歌手,是充满童趣的流行音乐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