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春节活动】北方传统习俗—祭祖打酒蒸馒头

2025-05-26 12:14:02 1271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习俗·品年味

腊月二十九传统习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了,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不同的地方民俗也不一样,老话说“一蒸,二做,三扫”。那么腊月二十九的这些习俗具体是什么?有哪些历史由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pring

Festival

二十九,蒸馒头

#1


图片


民谣称“二十九,蒸馒头”,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蒸馒头在过去不是随便地做,而是要精心准备认真用心,因为做出来的馒头要跟相亲邻居交换,因此一定要做得好看好吃才有面子,吉利,非常讲究。

在山东的胶东,腊月二十九这天要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蒸馒头就跟大年三十包饺子一样重要,不管多忙,家家户户都要蒸上几锅。“做过年的喜庆馒头,作出明年更大的丰收来。”这是胶东人的对新年的祝福。还有的地区这天要蒸花卷、豆包、花馍,古时还要打几壶上好的酒。

北方人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豆包,而南方一些地区在这天则会做年糕。“全家老少都拜了,欢欢喜喜吃年糕”,年糕吃着香,做起来可费劲,先挑上好的杂交米和糯米做主料,再加上各种配料,蒸熟了放入捣臼,几个人轮着捣15分钟,等年糕变得软糯,算是大功告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二十九,去打酒

Spring

Festival


图片


《清嘉录》记载“或有用除夕前一夕者,谓之小年夜,又曰小除夕。”,《北京礼俗》里说“先除夕一日,则谓小除夕;家置酒宴,往来招邀,曰别岁,又曰辞岁。”,就是在小除夕这一天,家里面要别岁烧天香,用酒招待客人。

酒在中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礼记》里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酒这种东西,是粮食精,当然,古代的酒和现代的酒差别很大,基本上就像现在的米酒或者醪糟一样;《殷墟文字类编》里说“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古人早就已经开始用酒祭祀祖先了,说明现代人在这种节日饮酒的习俗,流传已经很久了。

家里在这一天去置办酒宴,一来是感谢邻居,大家平时的照顾,过年的时候就要守岁了,提前一天,礼敬一番;二来是,在这一天要去祖坟迎回祖先,奉上供品,效法上古时期的文化,传承那种精神上的寄托,先秦时代的老百姓就已经在这么做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Spring

Festival

二十九,

上坟请祖上大供

#3


图片


腊月是祭祀祖先的一个月份,《礼记》里说“孟冬之月,门闾腊先祖五祀”,《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代的时候,中原的先民都是农耕民族,安居乐业,常常会受到游牧民的侵扰,大家都是为了生存下来,这戎说的就是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

汉朝的时候,抵御匈奴那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和《左传》里写的戎一样,就是打仗保卫自己的家园。保家卫国和祭祀祖先,在先民的眼里是一样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中国古代如此讲究孝道文化的原因,现在大家的传承,也是这样的文化延续。

孝道文化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祭祀祖先,没有继承哪里来的延续呢?大家祭祀祖先的原因,一来是孝道文化的传承,二来是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三就是教育好子孙后代,不要忘记祖先的荣耀和苦难,将来的生活里面,要记得祖先的教诲,能避免很多歪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的农历有大小月之分,大月就是有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若是腊月为小月时,则二十九日这一天便是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日,迎接新春的所有东西都要这一天之前准备好,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日这天算是最忙碌的一天。另外,如果腊月为大月时,腊月二十九称为小除,即小年夜,而除夕当天称为大除,即大年夜。

图片
图片

END

来源:合阳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