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
编者按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所说“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
今年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全国人民正摩拳擦掌鼓足干劲促发展、抓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已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树立了目标:“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我们要以斗争精神迎接挑战,以奋进拼搏开辟未来,努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全国上下充满了生机活力,以实干来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
【文旅创新促发展】
01
文旅融合创新驱动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被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为文旅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文旅深度融合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大创新将对文旅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场景创新拓展文旅融合的发展边界。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为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开发和旅游资源的文化性拓展提供了全新方向,大大拓宽了产业边界,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更广维度发展。书店、图书馆与旅游的结合,拓展了文旅消费的新场景。无论是凭借设计、多消费场景融合成为旅游打卡地的众多网红书店,如钟书阁、诚品书店等,还是将书店、图书馆引入特色小镇和旅游景区,都是在保有文化消费空间的同时,通过功能拓展,将文化空间转变为兼具文化和旅游消费功能的全新场景,从而拓展了消费人群。以文化空间为基础,通过叠加多种功能,成为旅游吸引空间。图书馆、博物馆、特色小镇、旅游街区、旅游景区等都是文旅消费空间创新的重要载体。安仁古镇的咖啡博物馆、粤式国潮特色的深南万科里街区、多消费场景集聚区成都麓湖等,将文化与体验、旅游与生活相结合,形成全新的文旅消费空间。
业态创新增强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以旅游化方式多维呈现文化符号,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沉浸式旅游演艺、怀旧景区、非遗小镇、景区密室逃脱等是基于文旅融合而生的新业态。上海的《不眠之夜》、武汉的《知音号》、山西的《又见五台山》等一批经典沉浸式演艺项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旅游演艺模式,也让文化与百姓生活有了更可亲近的视角和更可触摸的路径。近年来,融合文化创意、历史回忆、文化情怀和旅游需求而形成的怀旧旅游新业态,成为多地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如长沙文和友、北京和平菓局等。最大化保护和展示非遗资源,为游客提供鲜活体验空间的非遗小镇,也成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形成了现象级的小镇,如贵州省丹寨小镇、内蒙古自治区莫尼山小镇等。剧本杀、密室逃脱等业态的出现也为旅游景区、酒店等提供了全新体验产品,成为企业创新的方向之一。
技术创新提升文旅融合的消费体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文化资源和文化符号可视化、可触摸、可感知、可体验的重要推动者和助力者,也是满足并提升游客深度文化体验的重要手段。依托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文化资源转变为数字文化资源,进而成为游客可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产品,如基于名画《千里江山图》的故宫沉浸艺术展、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等。技术大大提升了文化的普及率,让更多人可以深度接触、感知和了解优秀的文化资源。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形成数字文旅新业态,正成为现在和未来旅游业态创新的重要方向。山西数字文旅体验馆等一批基于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而生的新业态,成为倍受年轻游客追捧的旅游新空间。云看展、云旅游等云端旅游体验产品,依然是助力旅游大众化、公益性实现的重要手段。线上预订、VR展示、数字讲解、旅游足迹地图等数字服务内容,优化并提升了游客出游体验,是文旅和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来源:人民网 2023年01月13日
02
旅游市场需求释放 文旅消费加速回暖
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当前正值“两节”旅游旺季,文旅市场明显升温,一些平台的文旅产品预订热度已超去年同期。大众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助力行业恢复信心,引领文旅供给创新发展。
假期旅游消费明显升温
“没想 到这么火!”1月7日,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琳计划带孩子去京郊游玩两天,预订住宿时才发现很多特色民宿都已被订满。等她带孩子来到京郊的景区时,停车场门口排起了长队,景区里人头攒动。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元旦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271.34万人次,同比增长0.4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
我国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随着文旅消费快速升级,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近期,各地区各部门接连出台政策举措,推动文旅行业复工复产。
中长线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回升。同程旅行发布的《2023春节假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出行需求大幅上涨,尤其是中长线出行增长明显。1月7日,春运开始售票。在同程旅行平台上,除夕前一天及当天的火车票订单量较去年同期上涨31%,为近3年同期最高。1月1日至8日,春节出行的国内长线度假游产品咨询量同比上涨近20倍。西双版纳、长白山、三亚、厦门等冬季热门的长线游目的地搜索热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
飞猪旅行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相关旅游商品平均客单价同比提升超七成,酒店、景点门票等人均预订量同比提升近两成,大家的出游半径、时长、结伴人数显著增加。同时,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近三成,精品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倍。
除了返乡过年,外出旅游也是人们的热门选择。“海岛”“温泉”“民宿”成为春节假期热度最高的三大关键词。马蜂窝大数据显示,1月9日前的近一周,“春节去哪”相关热度上涨达172%。
文旅消费不断升级
深圳市一家外贸企业员工张蕾这两年爱上了露营。自己动手搭帐篷、做美食,满满的成就感让她乐在其中。“之前休假时,大多数时候我都一整天待在房间里玩手机,露营让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张蕾说。
与三五好友一起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和家人在户外黄昏时分围炉煮茶,夜晚头顶星空,虫鸣陪伴入睡……由户外露营衍生出的“露营经济”,成为旅游市场新的增长点。
随着文化和旅游加速融合、市场不断发展,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呈现明显升级趋势。供给侧的市场主体紧跟文旅消费升级新趋势,提供文旅产品新供给,推出更多符合游客口味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为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扩大优质供给、保障安全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公共营地建设,扩大公共营地规模,提升服务质量;鼓励支持经营性营地规范建设,提高露营产品品质; 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既能欣赏水上实景演艺灯光秀,还能品美食、了解渔文化,这样的度假方式很丰富、悠闲。”在湖南省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渔歌艺术营地,前来游览的市民孙曦说。去年,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新开发了渔歌艺术营地。在这里,渔歌音乐节、渔歌艺术馆、渔歌帐篷营地等多样化的文旅融合产品,给游客带来轻休闲、微度假的出游体验。
浙江省丽水市古堰画乡推出星空露营、大樟树市集等系列活动,游客可以体验户外露营生活、欣赏音乐,还可以逛文创集市,现场观看艺术家作画。在丽水黄村乡碧水湾景区的草坪上,越野卡丁车、水上运动等项目,让娱乐体验更丰富。
政策帮扶持续发力
“来微山湖景区旅游,没想到还能享受门票免费政策。”山东省济宁市大学生李旭说。今年寒假期间,微山湖旅游区为返乡大学生免费发放1万张景区门票。景区内烟花秀、网红灯展、古运河画舫游等活动竞相亮相,增添了暖暖的年味。
“推动文旅加速复苏,要打出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制定扶持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推出文旅线路产品推广季、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举办露营节、音乐节、夜游季等活动,丰富文旅业态,进一步激活文旅消费潜能。
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各地积极出台文旅行业相关扶持政策。
自2022年10月27日起,海南面向全国发放5300万旅游消费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动结束,海南旅游消费券核销率达到95.3%,市场带动比2.33,有力促进海南旅游产业加速回暖。
免费!优惠!多地景区推行“景区促销”。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公布了2023年全省首道门票优惠活动景区名单,参与活动的景区共计106家,其中5A级景区7家、4A级景区66家,首道门票优惠1折到8折不等。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表示,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2月28日期间,游客来贵州旅游可享受旅游景区免票、自驾高速公路通行费减半、住宿酒店挂牌价减半等优惠。其中,2023年2月28日前,游客通过相关平台预约景区门票可享受省内A级景区首道门票免费优惠。
跨省游持续升温。美团启动“当地参团商家助力计划”,提供专属流量扶持、最快4小时入驻绿色通道、7天超短结算周期等多项服务,不断优化体验和服务,助力商家更好获取线上流量。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适时推出新的助企纾困、行业振兴、消费促进等举措,提升行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3年01月18日
03
传统老街区 文化新空间
——艺术为城市添彩
拥有剧场、美术馆、共享办公区等新的文化空间,不断推出文化创作、文创开发、文化活动,提供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近年来,隆福寺的嬗变创新,为新空间带来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丰富着人们的文艺生活。
每一个观众化身为一家银行,以深入参与的形式体验金融市场运作……在北京隆福寺大麦新空间,自2022年底开启首轮驻演的沉浸式互动戏剧《现在开市》,每场演出都会迎来不少观众。新形式、新场景、新业态,如今,在隆福寺,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市民游客的目光。
新形式 沉浸式互动戏剧丰富观众体验
“《现在开市》里,人们围坐在一张张小桌子前,带着对情节走向的好奇,不断产生不同的行动和结果。”文艺评论家程辉说,这样的沉浸式互动戏剧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第四堵墙”,让观众与演员沉浸在同一空间,并让观众可以参与剧情发展,真正实现了演员与观众同在的双重互动。
这种全新的戏剧形式让许多观众颇感新奇。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李紫涵说,这样的演出突破了“台上演台下看”的模式,观众可以深入体验。
沉浸式互动戏剧以新的形式、新的体验吸引着观众,也开拓了全新的城市文化空间。《现在开市》的演出场地大麦新空间落址于北京市东城区隆福文化街区隆福大厦一层。大麦新空间由大麦“当然有戏”负责运营,以“戏剧+生活”的理念,呈现丰富的沉浸式戏剧内容及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程辉说,相对于传统剧场的观演关系,沉浸式戏剧让人们有机会更直接、更亲密地交流,更具个性,能够契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偏好。
新空间 艺术赋能内容与场景
从隆福寺出发,向南1公里多便是王府井步行街,再沿着东华门大街向西1公里便是故宫。
近年来,北京提出加快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培育文化消费新地标。隆福寺是东城区构建“文化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通过培育文化主题特色的消费新场景,联动艺展和演出,结合艺术与潮流,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式文化商业。
始建于1452年的隆福寺,曾是书籍、高端艺术品交易的重要场所。2012年起,北京国资公司与东城区联手对隆福寺地区进行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将隆福寺项目定位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首都文化新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
青灰色石材、传统红砖、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等材质相互融合,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有机结合,不同年代建筑、不同建筑形态和谐共生……2019年,包括隆福大厦和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在内的隆福寺项目一期正式进入运营阶段。除了建筑风貌上的提升,隆福寺最大的变化体现在功能业态上。隆福大厦由过去的百货商场转变为文化金融企业办公场所,隆福寺北里则由过去的商场仓库、食堂、配电楼等配套设施变身为集文创办公、美术馆、特色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创意园区。项目以传播文化艺术和潮流生活方式为内核,秉持艺术赋能内容与场景,为民众带来全新的文化艺术体验。
如今,走入北京隆福寺,观众可以逛文化机构,体验文化特色餐饮,感受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位于隆福大厦顶层的隆福文化中心,由4个仿古大殿和3个室外庭院组成,音乐节、艺术展、文化科技体验活动等常常在此举办。由食堂改造成的木木艺术社区,则成为众多前沿美术展览的聚集地……剧院、美术馆、城市书房、艺术街区等空间,带来了聚合效应,形成了文化生态,使隆福寺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新业态 城市文化释放更多活力
新空间也带来新业态。基于“戏剧+生活”的理念,大麦新空间将从戏剧内容和文化目的地经营两个部分着手。戏剧内容部分包括沉浸式戏剧演出、公共艺术活动和艺术家召集计划等,将定期举办剧本朗读、沉浸式戏剧工作坊、讲座等公共艺术活动。大麦新空间联手新隆福公司共同推出艺术家召集计划,面向华语地区的青年艺术创作者和从业者,以委约和公开征集的方式召集艺术创作者进行演出。“此外,大麦新空间将打造新一代的剧场‘第三空间’,提供戏剧爱好者、演员及导演间的交流平台,并开发一系列限定周边产品,以丰富观众的观演体验。”大麦新空间负责人尤佳说。
一系列文化创作、文创开发、文化活动已经开始推出。大麦新空间的打造,将拓展城市文化,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带动文旅融合发展。而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也将融入区域的创新发展之中,助力城市文化释放更多活力。
当前,隆福寺项目二期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项目二期包括隆福寺南坊、隆福寺东院、长虹影院以及公共空间街区提升改造,未来将通过联动艺展和演出,结合艺术与潮流形式联合共创,建设数字化智慧商圈。同时,隆福寺还将结合元宇宙打造数字体验馆,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街区式文化商业,构建时尚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公共空间。
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表示,隆福寺项目将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助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五子”联动,深入推进古都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打造“北京老城复兴金名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来源:人民网 2023年02月07日
策划:白珊
编辑:刘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