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合图百科|诗意中华:细读《红楼梦》

2025-05-08 10:47:14 762

诗词歌赋于中国人而言,是刻在骨子里的浪漫。纵观中国古诗词,作为感情的载体和情绪的铺垫,或激越高亢,或含蓄内敛,或清婉秀丽,亦或平淡质朴,诞生出多重文学意象和象征意义……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手执墨笔,曹公十年如一日,写尽缱绻情思,字字泣血,句句珠玑。

本期一览《红楼梦》中经典诗词,红楼不见,梦依旧在,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梁军品<红楼梦>
经典诗词》

图片

图片
《好了歌》
《红楼梦》最大的艺术特色即拥有完整美。红楼梦诗词曲赋在整本名著中具有重要位置,它在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突出结构主线、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和小人物命运上,担当重大传递作用。
读透《红楼梦》,只有结合其中诗词曲赋的结构一环,才能发现红楼之美,认识红楼之美!梁老师带你品读《红楼梦》诗词,他会重点解读诗词中描写的人物性格、气质、命运,其中穿插对故事情节、标志性事件的详尽剖析,通过对每个人物判词曲赋深入的解读,让你洞悉人物内心,触摸鲜活生命,达到高度的思想境界!

《红楼梦》经典诗词

《满纸荒唐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是《红楼梦》的缘起诗,讲述了作者曹雪芹写书的初衷。

这“荒唐”不仅是指《红楼梦》中“炼石补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也表达了当时社会的腐朽、残酷、互相倾轧以至走向灭亡的真相。

都说我沉迷于儿女私情,可又有谁能真正懂得我此时的心境呢?

开篇就引人无限遐想,到头来才发现,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场黄粱梦。

《林黛玉判词》
《葬花吟》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最著名的一首诗,她以花自喻,感叹自我的身世遭遇。

黛玉的一生,犹如娇嫩的花朵,在阳光明媚中盛放,在狂风骤雨中衰落。在那个年代,她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感情细腻却易衰易折。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

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所作,借柳絮纷飞来抒发自己的壮志。
与黛玉的缠绵悲戚不同,宝钗的这首词,欢愉中又带着豪情,看似在写柳絮乘风高飞,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壮志。

轻盈如柳絮,亦有平步青云的志向。


《飞鸟各投林》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

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

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

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最后一首。

昔日辉煌的贾府,如今没落破败,其中的风云人物,也相继离殇,正所谓树倒猢狲散,飞鸟各投林。

人生一红楼,红楼一人生。

细读《红楼梦》,品百味人生。


来源:合阳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