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汉语百科】 中国话话中国:千言万语,源远流长

2025-05-20 13:01:23 1006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造就了中国人与生俱来又花样繁复的语言生态。我国是当今世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话是我们世代相承的文化根脉,也承载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记忆。

中国话在传播中发展,在发展中演变。人们在不停追逐新潮热词的同时,也需要了解中国话韵律与声调的故事,带各位读者走进“中国话”,了解中国话的“前世今生”






《有趣的汉字:多音多义要牢记》

“投奔”的“奔”该读一声还是四声?“尽”字何时读三声,何时读四声?“削面”和“削价”中“削”的读音有无区别?“提防”的“提”是读tí吗?“拘泥”的“泥”是读ní吗?多音多义的汉字这么多,到底应该怎么记?

本书选取常见的多音多义字,从字源、字形、构造等角度帮助读者厘清写错别字的原因,讲清这些易错字的正确意义和用法,帮助大家解密多音多义字,正确使用多音多义字。  





音韵、声调的演变


汉语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到现今,由于受地域、时代的影响,其音韵、声调也各不相同。

大家会发现有些诗词按照今天的读音,是没有押韵的美感。经过学者们的仔细考证,发现汉语语音在上古时代并非和现代汉语一样以单音节为主,这说明汉语音韵经过了由繁到简的演变。

对仗工整、格律整饬的唐诗与汉语声调密切相关。

杜甫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其中,”两”和“一”都是数词,“个”和“行”都是量词。“黄鹂”对“白鹭”,两种鸟相对,而且“白”和“黄”都是表示色彩的词。“鸣翠柳”对“上青天”,“鸣”和“上”是动词,“翠”和“青”是色彩,“翠柳”对“青天”。

前两句有黄鹂在鸣叫,有白鹭在高飞,写的是动态的景物。那么后两句写的就是静态的景物了。而且诗人先写远处山头的风光,再写近处门口的景色,这样整首诗有动有静,有远有近,从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写到雪山和行船,一幅明媚的山水图就勾勒出来了。

汉语方言中保存的声调以及语气的变化更多样、更复杂,如粤语有九个声调,吴方言有八个声调。汉语有十大方言区,方言中各自保存的声调、语音及方言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强化了中国话的表现力。




开创出新的中国话


中国话在演变过程中的开创出新。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网络词汇应运而生,也在记录人们多姿多彩的语言生活。

中国话就是这样一种富于创造力的语言,既承载历史变迁,也在演变中不断丰富自身。




中国话是承载着我们关于家乡与祖国

最深沉的情感记忆

是中国人共同的“乡音”


—END—



华阴市图书馆

主要面向读者提供互动类功能:图书查询、借阅信息查询、书刊续借、预约委托查询、图书推荐、证件挂失、投票统计;提醒类信息主动推送功能:借书还书成功通知、图书到期提醒通知、预约图书到馆通知超期催还通知;信息发布功能:通知、讲座等发放及查询

公众号


来源:华阴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