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渭图专题 | 家风故事——曾国藩家训

2025-05-29 13:22:38 670



1811-1872,湖南长沙湘乡县人,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平定太平天国立下大功,被认为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其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世尊崇为“半个圣人”。

八字、八本、三不信、三致祥

“八字家训”,是曾国藩根据祖父星冈公的治家方略,提炼总结而来。书,读书明理。蔬鱼猪,即种菜、养鱼、喂猪,保持农耕,传承淳朴家风。早,早起。扫,打扫房屋。考,祭祀祖先,孝敬长辈。宝,以邻为宝,和善友睦。

“八本家训”,是曾国藩为保家运长盛,在读书作文、养生立身、居家孝亲、为官行军等方面作的规范和指导。读书之本,在于懂得书中的精义。作诗文之本,在于音韵文势给人美的体验。孝亲之本,在于让父母心情愉悦。养生之本,在于戒除恼怒。立身之本,在于不说假大空的话。居家之本,在于早起。为官之本,在于不贪赃枉法。行军之本,在于不为害百姓,造福安民。

“三不信”,是指不信风水先生,不信赤脚医生,不信巫婆道士和尚等。

“三致祥”,是指孝顺、勤劳和宽恕能给人带来祥和与福气。

若远若近,不亲不疏

同治年间,曾家兄弟权势已达顶峰。曾国藩更担心在家料理家务的国潢弟做出不妥之事。同治元年,专门给国潢写信,信中谈到对本县父母官宜“不亲不疏”的处世原则,他说:“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渠有庆吊,吾家必到;渠有公事,须绅士助力者,吾家不出头,亦不躲避;渠于前后任之交代,上司衙门之请托,则吾家丝毫不可与闻。”

曾国藩认为对待本县父母官,不必奉承恭维,不要指摘其错处,应该维持一种若远若近、不亲不疏的关系。这是保全家族的明哲之举,是处世的智慧之道。用之于平常的人际关系,也很适合。

常守俭朴之风

曾国藩不仅自己一生坚守清廉,也同样要求儿女勤俭度日。他在家书中反复告诫后辈,一定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以保持前辈的传统,千万不要沾染官场习气。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几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他到扬州一个盐商家里做客,曾国藩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有人问他饭菜是否不可口,曾国藩说“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 生活俭朴、不求奢靡是曾国藩对自己的道德要求,更是对子女倡导家庭教育的一条重要内容。


来源:渭南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