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图荐书|三秦廉话——西汉廉吏张汤
2025-07-20 14:40:22
665 


2002年,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西北政法大学新校区基建工地上发现了沉睡千年的古墓,考古发掘者据该墓内出土的两方印章判断该墓墓主正是一代廉吏、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张汤,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116年12月,西汉时期官员、酷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为治陈皇后巫蛊案以及淮南王、衡山王、江都王三王谋反案,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张汤曾历任太中大夫、廷尉,直至晋升为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位列三公,与赵禹编订《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虽用法主张严峻,用刑苛酷,实属一代酷吏,但张汤执法不避权贵,对平民百姓却法外开恩,内心存有悲悯,也曾襄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营、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为汉武盛世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元鼎二年十一月(前116年12月),张汤因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长史朱买臣的诬陷,被强令自杀。他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禄及皇帝赏赐。张汤虽用法严酷,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楷模。 凭借审鼠发迹。张汤天资聪慧,从小就表现出卓越的法律知识才能。但是这位“法律祖师爷”却是凭借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进入法律职业,据《汉书》载:“张汤,杜陵人也。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鼠盗肉,父怨,笞汤。汤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父见之,视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这段话是说,张汤按照汉朝的诉讼程序审判了一只偷吃肉的老鼠,被作为长安丞的父亲赏识,让他书写治狱的文书,并最终子承父业成为长安吏,走上了仕途。从中也可以看出,张汤并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强劲的背景和后台,而是从基层扎扎实实做起,凭借自身聪明才智和后天的努力,最终走上西汉王朝权力的巅峰。 查办陈皇后巫蛊大案。凭借自身过人的才识,张汤先后被擢升为给事内史(为宁成掾 ,即宁成手下的属官)、茂陵尉、承相史,后又被荐补位,令处理诉讼事宜。元光五年(前130),汉武帝结发妻子陈阿娇陈皇后施妇人媚道,对当时的平阳公主府歌姬卫子夫(汉武帝爱姬)进行陷害。在当时的汉王朝,巫蛊之术是非常严重的犯罪,此事被发觉后,汉武帝命当时的侍御史张汤彻查此案。张汤临危受命,不畏强权,他深入案情,追查出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不道之罪,最终将巫者楚服一千人等全部诛杀,居皇后之位11年的陈皇后也因此事被汉武帝废黜。张汤因此案得到汉武帝的器重。 推行经济政策,助武帝成就宏图霸业。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帮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营制度,算缗告缗(西汉时期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涓滴归公,充盈国库。后来汉武帝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汉地范围,开丝绸之路,可以说、张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官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走向汉王朝权力顶端的张汤并没有借机大肆敛财,贪污腐败,而是恪守为官之道、忠于国家、忠于武帝,可谓廉吏模范。 弊车赢马留后世青名。张汤在为官期间,不畏权贵,打击富商,剪除豪强,触动了许多官吏和劣绅的利益,因而遭人诬陷,引起武帝猜忌,最终被勒令自杀。张汤死后,其母用牛车装载他的尸体下葬,只有棺木而没有外椁,将其葬在荒郊野外。后来朝延派人去查封张汤的家,发现张汤家家产只有五百金,这仅仅是张汤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并没有所谓的跟商人富贾分红分赃的证据。得知此事后,汉武帝派人深查,最终查得水落石出,原来是三位长史与张汤素有嫌隙,遂联名诬告,使张汤蒙冤而死。汉武帝听后非常震怒,把三位长史全部杀了,承相庄青翟亦因牵连畏罪自杀了。汉武帝为张汤平冤昭雪,为张汤之死非常痛心和惋惜,晋升了张汤之子张安世的官职,后升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张汤其死亦悲壮,赢得生前身后名,司马迁有言:“其廉足以为仪表。 ”可见廉吏张汤早已得到历史的正名。
来源:大荔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