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我们的童年梦|每日诵读. 论语 第250期

2025-07-16 16:13:58 668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图片
论语
  童心诵古韵    经典焕新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童心诵古韵,经典焕新生。欢迎小朋友们来到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每日诵读栏目,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百部经典中的《论语


论 语

论语集注十卷序说一

(宋)朱熹集注 宋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

孔子


16·1 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4]:‘陈力就列[5],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6]?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7],龟玉毁于椟中[8],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9]。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10]。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1]。”

[1]颛臾(zhuān yú):鲁国的附庸国。

[2]有事:指用兵。

[3]东蒙主:东蒙,蒙山。主,主持祭礼的人。

[4]周任:人名,古史官。

[5]陈力就列:拿出自己的才气,按才力担任适当的职位。陈,摆出来。列,位。

[6]相:辅助。

[7]兕(sì):野牛。一说是雌的犀牛。柙(xiá):关野兽的木笼。

[8]椟:匣。

[9]费:季氏的采邑。

[1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应是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11]萧墙:古代国君宫室前用以分隔内外的小墙,人臣来见国君,到这里就肃然起敬,所以叫萧墙(萧字从肃来)。萧墙之内指宫廷之内。


这一章的意思是: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要向颛臾用兵了。”孔子说:“冉求,这怕是你的过失吧?那颛臾,从前的国君曾让他主持东蒙的祭祀,而且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呀!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是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二人都不这样想呀。”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拿出你的才力来,承担你的职务,如果不能胜任就辞去。’”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用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野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费邑很近。现在不夺取它,将来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孔子说:“冉求,君子痛恨那种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做而又一定要找出理由来为之辩解的做法。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因为财富均了,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用修治自己的礼乐政教来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帮助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仲由和冉求你们两个人辅助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你们不能招来;国内民心离散,你们不能保全,却在那里策划在国内用兵。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是在他自己内部呢!”








点评

孔子对冉求的批评,体现出对臣的要求,要能够为国分忧,扶危救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孔子的治国思想。治国为政要做到财富分配均衡、和谐、安定。均,不是平均。旧说:“谓各得其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也就是使各部分人都能按其地位、身份得到应得的份额。对于境外的人,则靠完善德政来吸引他们归服,而不靠强力征服。可与13·413·16两章参读。


内容来源
图片

本篇中出现的原文、注释、意思、点评内容均选自《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论语》该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10种图书之一。



童心诵古韵 经典焕新生
我们明天再见


图片

END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