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人:梁艳
诵读内容:
陕东赤卫队移驻塔山后,在灵台寺设了第一道岗哨,在枣树庵一带设了第二道岗哨。赤卫队组织机构更加严密健全。参谋处:贺修之;组织部:何寓础;宣传部:郑德龙(徐汉儒);宣传员:王观德、方鉴昭;油印处:孙卓斌;经济部:孙敬堂;交通部:刘志健(刘甲竹)、韩绪升、冯贵选、李健兴;运输队:队长郯玉秀,队员王恩宽、张思杰,有骡子13头;炊事班郭三伟。赤卫队不断发展壮大,拥有长枪七八十支,武装农民三五百人。队员们又在塔山周围的清明山、灵台寺、凤凰山、半截山搭起一百多间席棚,在庙宇周围修筑工事。山上储备了充足的粮食、食盐和药品,挖掘了水井,安装石磨,配备了小规模枪炮修械所,由人们尊称为“新圣人”的闵寿昌担任技师。十里塔山,红旗招展,山笑水欢;万里蓝天,白云飘散,棉絮一般。炉火通红,铁锤叮当,骡马上上下下,出出进进,驼物资,送装备,忙忙碌碌。塔山成了地势险要的军事据点和物资充足的后勤补给基地。形势紧张时渭南县委就在此办公。
人民群众非常热爱这支人民武装,赤卫队第一次公开参加渭南西塬阳郭群众大会时,群众立马胆壮情绪高,围着和自己一样穿戴的赤卫队员,热情谈话和招待,有人激动地说:“这一下还怕什么呢?”沋河川一位老大爷拉着队员的手掏出了心里话:“自我能记事起,我觉得真正能给咱穷苦百姓办事的只有共产党。从前三天两头就有人来向老百姓催粮要款,自从你们干起来以后,差人再不敢上塬了。二三月青黄不接的时候,你们知道老百姓苦,就不叫出一分钱。”在渭南东塬,一位老太婆拄着拐杖来问赤卫队:“你们说土地革命,要给穷人分地,怎么还不分呢?”农民对于消灭地主阶级,分配土豪劣绅财产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每当赤卫队一有行动,便有不少人自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