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宝图荐书|今年为啥闰二月(九十九)

2025-05-01 11:42:15 581

宝图荐书|今年为啥闰二月(九十九)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摘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


image.png.png



2023年的阴历有两个二月,历法上称为闰二月。

闰字在《古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余数,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阴历一年为354天或355天,前者与后者之间有一定的差数,将所差之数累计起来,设置闰日、闰月,这在历法上称为闰。从闰字的造字演变来看,词典的解释也是闰字的本意。


image.png.png


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可以指明月亮的盈亏,还可以预告潮汐的大小。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image.png.png


阴阳历一年计时有差距,这是大自然运行的规律,我们的祖先为啥要设置闰月相互弥补?

这是因为阴阳历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和天文观察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阴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从汉代开始,我们祖先用二十四节气的运行规律来设置闰月。

古代历法以阳历二十四气配阴历十二月,阴历每月二气:在月初的叫节令,在月中以后的叫中气,通称为节气,即通常说的二十四节气。如立春为正月节令,雨水为正月中气 。节、中相间排列,其中单数的为节令(又叫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双数的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image.png.png



置闰法中,把不包含中气的月称作上一个月的闰月。每月的节气都有一定的中气相对应,怎么又出现了不包含中气的月呢?这是因为一个回归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这就意味着节气与节气或者中气与中气之间平均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个阴历月为29.5306日,这二者之间相差将近一日,所以中气(节气也一样)在阴历月中的日期,每个月就向后推迟近一日。这样天长日久,总会出现中气赶到月末的现象,那么接下去的一个月就必然没有中气而剩下一个节气了,于是,这个没有中气的月就被称作这一年的闰月,而且把它叫上个月的名称,只是要在“几月”的前面再加一个“闰”字,以接续时序正常运行。


image.png.png


按照上述计历方法,大家不妨查查万年历,2023年闰二月的出现就是因为节气“清明”之后的中气“谷雨”落到下一个月去了,这样,二月之后便出现了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把二月之后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沿用二月的名称,定为“闰二月”,这就是闰二月的道理。

古人有19年7闰的说法,按照历法计算,接下来的2025年会闰六月。


image.png.png


1.图说二十四节气:镜头下的二十四节气


image.png.png



 本书是一幅有关二十四节气的风情画卷。百余幅唯美图片,记录光阴流转的脚步——可视。百余篇节气美文,描画时令节俗的风情——可感。近百首节气诗词,重温古典时光的诗意——可亲。

 

2.画给孩子的大宇宙百科绘本:全景图说大宇宙简史:手绘版


image.png.png


宇宙有多大? 它怎么出现的?除了人类,宇宙中有外星人吗?黑洞是什么?浩瀚的宇宙中包含了太多的未解之谜。本书可以为孩子了解宇宙打开神秘的一角,引领孩子探索宇宙的秘密                                    

 

 

 

 

文章、图片素材皆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来源: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