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描绘经典形象,讲述经典故事,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每天一本小人书每周阅读推荐为读者朋友们带来中华历史、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华名人、世界名人、文学名著、童话寓言7大主题的丰富内容,快来跟着小编阅读本周的故事吧! 1 中华历史篇 5月8日(周一) 周成王姬诵是周朝的第二位君主。他在继位之初,年纪尚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周成王亲政后,继承周武王遗志,营造新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大封诸侯,派兵东征,制礼作乐,在周公的辅助下为周初政权的巩固做出了杰出贡献。 公元前1021年,周成王因病驾崩,共在位22年。他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2 神话传说篇 5月9日(周二) 嫦娥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在《山海经》中,她是古天帝后羿的妻子。其美貌非凡,本称恒娥或姮娥,因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又作常娥。 嫦娥奔月的故事主要讲述了野心勃勃的逄蒙杀死后羿,嫦娥无奈之下吃掉西王母所赐的仙药,之后飞升到月宫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广大劳动人民对星辰的崇拜,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民间故事篇 5月10日(周三)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说,阐述了儒家的重民思想。 相传,在孟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起了教育他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辞劳苦,曾经三次搬家,终于为孟子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4 中华名人篇 5月11日(周四) 孔子(前551—前479),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清代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省称“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曾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余人。其学说以仁为核心,自汉以后成为两千余年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极大。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他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5 世界名人篇 5月12日(周五) 丰臣秀吉(1537—1598),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武将,初名木下藤吉郎。早年为织田信长部将,称羽柴氏。 1585年任关白(相当于摄政大臣),第二年被赐姓丰臣。1590年统一全国。当权期间,实行清丈全国土地和没收农民兵器的政策,撤销国内关卡,鼓励对外贸易……这些政策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 但后期,丰臣秀吉变得昏庸多疑,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仅想削弱地方不安势力,更妄图称霸世界,发动了侵朝战争,直指明朝。作为天朝上国,当时的明朝虽然衰弱,却远非日本可比。最终,丰臣秀吉身死国灭,政权被德川家康夺取。 6 文学名著篇 5月13日(周六) 《大学》,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的其中一篇,约作于秦汉之际,一说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关于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大学》和《论语》《孟子》《中庸》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大学》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概括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世、治国等都有深刻的启迪性。 7 童话寓言篇 5月14日(周日) 《丑小鸭》出自《安徒生童话》,首次出版于1843年。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一只在鸭群中破壳出生的天鹅宝宝,因相貌怪异被鸭群鄙弃,最终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长成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丑小鸭的故事已经变成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同时,丑小鸭也常常用来比喻不被关注的小孩子或年轻人,有时也指刚刚出现、不为人注意的新事物。 华阴市图书馆 主要面向读者提供互动类功能:图书查询、借阅信息查询、书刊续借、预约委托查询、图书推荐、证件挂失、投票统计;提醒类信息主动推送功能:借书还书成功通知、图书到期提醒通知、预约图书到馆通知超期催还通知;信息发布功能:通知、讲座等发放及查询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