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少儿阅读分享之——《爱心树》
在快乐的暑假期间,7月8日上午10时整,在蒲城县图书馆少儿阅览室举行了《爱心树》绘本分享活动,共有30多个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参与了此次活动。
王粉玲老师为小朋友们分享的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爱心树》。它主要讲述了:一棵大树十分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也十分爱这棵树,每天跑到树下嬉戏玩耍、在树荫下睡觉。可是时光飞逝,小男孩长大成人,当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向大树索要需求的东西,它总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最后,孩子老了,只想找个地方坐坐,大树又答应了他,大树很快乐。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
绘本故事分享后就到了手工制作环节,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了手工材料,然后详细讲解了大树制做步骤,小朋友在家长的帮助通过撕、剪、粘,去制作自己心中的“爱心树”。不一会,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呈现大家面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并合影留念。
(文:王春玲)
“蒲公英”少儿阅读分享会之《南京那一年》
在党的102岁生日当天上午10时,在蒲城县图书馆一楼少儿阅览室如期举办了“蒲公英”少儿阅读分享会,约有30余名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参与活动。王粉玲老师为大家分享了绘本《南京那一年》。
王老师准时开始了绘本分享,孩子和家长早已在阅览室里等候。在王老师的讲解过程中,不断有孩子提出问题,王老师也都一一做了解答。《南京那一年》这本书是一部南京的历史学家和作家、画家共同发声,以祭奠南京大屠杀中无辜死难的三十万同胞的泣血之作。画面上没有血腥与暴力,却从文学与美术的高度让孩子们认识战争与和平,对于启迪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于审美中了解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整本书里的配图非常漂亮,画风从繁荣昌盛渐变到凄惨萧瑟,文字选择性地描述了南京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日常生活和习俗,以及到1937年12月13日破城之日的地狱之境。王老师通过讲述这个绘本,不但让孩子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带领孩子们走进了我们国家受尽屈辱与压迫的苦难史。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中国人的努力,想让我们的国家不再受欺负,作为祖国未来花朵的孩子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不断加强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社会这一大家庭中实现小我的价值。
绘本分享结束之后,到了手工制作环节,图书馆工作人员拿出准备好的白纸和彩笔,分发给现场的孩子们。今天的手工制作内容是画一面党旗。“党旗的旗面是红色的,象征着革命。在旗子的左上角,有一个镰刀和铁锤组成的图案……”小朋友们在王老师的讲解下首先在白纸的左上角用铅笔勾勒出党旗图案,接着给画出的图案涂上金黄色,在剩余空白的地方涂上红色。很快,一面面手工制作的党旗就完成了。小朋友们看着自己画的党旗,都露出了满意而自豪的笑容,并拿着各自的作品合照。孩子们手中的画就像是一幅幅随风飘扬的旗帜,欣欣向荣,朝气蓬勃……
长按识别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文:奥冰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