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H5页面继续操作

本周六晚八点锁定央视一套 《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

2025-05-04 13:20:19 595

本周六晚八点锁定央视一套 《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来咧

白水县文化馆 2023-07-20 20:04 



百里秦川,风光无限。在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陕西,我们深深震撼于这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内心不禁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敬仰与热爱。
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孕育了陕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9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6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4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一次,我们踏上了陕西这片人杰地灵、历史悠长的厚土,在异彩纷呈的非遗项目中,见证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承,感受陕西人民乐观豪迈、热忱旷达的生活态度。
今天,我们一起相聚在陕西省延安市金延安景区,开启一场溯源中华文明的非遗体验之旅!

图片
美食探秘之旅
洞悉人间百种风情
小如掌,薄如翼
洁白柔软的子长煎饼是粗粮细作的典范
吃煎饼,扒穷皮
是子长煎饼的美好希冀
秘制辣酱和凉汤
是子长煎饼的两大“黄金搭档”
从传统子长煎饼卷豆腐干
到如今的子长煎饼卷一切
薄薄饼皮,包罗世间万象
小小煎饼,吃出生活智慧

图片


在陕西
有着“板凳不坐蹲起来”的吃面传统
热油翻滚,辣子飘香
“面条像裤带”的biangbiang面扎实大碗
是酣畅淋漓、豪爽大气的
秦人性格的真实写照

图片


用石头瞬间释放的热量汆熟食材
既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口感和营养
也吸收了石头中的有益矿物质
看似简单的一碗清汤
却能品出千年陕菜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
不愧被誉为石烹文化的“活化石”

图片


从上到下,刀下见面
节奏感强,距离要均
一剁一拨,这是做好剁荞面的口诀
然而要想剁面香又怎离得开羊汤
荞麦、山羊、地椒椒
吴起三宝,珠联璧合
成就了吴起剁荞面的美名

图片


铁圈虎背菊花心,外焦里嫩鼓鼓腔
是白吉馍的重要检验标准
肥肉不腻,瘦肉无渣,留香持久
是腊汁肉的讲究
好馍配好肉
以美食洞见三秦大地
用味蕾感受烟火人间

图片


秦韵非遗,热情逐梦
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匠心守艺,创新守遗
“南有龙泉瓷,北有耀州瓷”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是智慧的体现,更是技艺的高超
今天匠人们用创新
为传承千年的耀州窑陶瓷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茯茶小小金花,茶香延续百年
是勤劳的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茯茶驼队十里外,茶香已入牧人家
是智慧的中国人以茶载道的魄力
茯砖古味,非泾不制
则是中国人制茶的匠心传承与坚守

图片


自弹自唱,九腔十八调
即兴编词,看山说山,看水说水
这是诞生于黄土高原的“说唱艺术”
更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即兴说唱”
一人就能打造出一支乐队
吟唱着黄土地曲折故事的悠扬旋律
生发出陕北大地浓郁的西北韵、黄土情

图片


厚重的黄土地孕育和塑造了陕西人
陕西人又赋予普通黄土以生命
在他们手中
长安泥塑规模宏大
绥德民间泥塑精细刻画
凤翔泥塑融入了千年图腾纹样
风格迥异的泥塑
揉捏出人生百态
勾勒出大美三秦

图片


图片


图片


巨幅糜粘画《福禄全》
是“3毫米”的细致活
与“33万”的工作量完美融合
这是对细致和耐心的极致考验
更是陕北人把平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写意
从吉祥物变成工艺品
吴起糜粘画
反映着三秦大地上人民的日常生活

图片


用煤油灯的烟“复印”剪纸
富县熏花(熏画)
兼具剪纸和版画的艺术美感
这是古代独特的“复印术”
想要做好富县熏花(熏画)
不仅要均匀水量和纸的湿度
还要均匀烟熏
在水与火的交融中
 富县熏花(熏画)应运而生
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

图片


周秦汉唐有遗风,煌煌三秦自雄浑。7月22日,CCTV-1 20:00档,《非遗里的中国》走进陕西,在延安市金延安景区,遇见最具陕西特色的非遗项目,感受三秦大地的底蕴和气魄,见证古老非遗技艺的活力焕新。敬请关注


图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来源: